鄭軒聽完之後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最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前世清朝末期也是同樣,有官員上奏用本土鴉片來趕走洋鴉片。
然後要求百姓大量地種植鴉片。
這結果就是,罌粟遍地開花,滿山遍野,幾乎氾濫成災的地步,一度比國際鴉片價格低了一半,給清王朝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實現了貿易順差。
但許多省份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
因為鴉片不能當糧食食用。
那時候,饑荒到農民只能靠吸食氾濫的鴉片進入幻覺,從而逃避飢餓帶來的痛苦。
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如今整個廣西正在走向這樣一場大災難。
而張百齡卻為了自身的權利以及利益,竟然以損害全省百姓為代價,這簡直是傷天害理,慘絕人寰。
鄭軒沉思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對策,“這些種植鴉片的地主,能槍斃的就槍斃掉,他們的財富全部充公,
至於佃農和農夫都是種植鴉片,則將這些罪名歸咎於地主的指使,然後頒佈禁令,禁止鴉片種植。”
這些種植鴉片的地主本來就是投機分子。
拉攏過來也沒用。
他們原本就該死,而種植鴉片的佃農,不管他們是否是出自於自願,還是被迫。
儘量將罪責歸罪於地主,並讓他們走回正軌,要不然涉及的人口太多了,對之後的發展不利,畢竟農民的數量佔整縣人口95%以上,地主階層可不到3%。
於是他們很快從“進攻”,變成了”銷燬鴉片”。
大量的罌粟花種植地,被人用鐮刀割掉,之後再集中處理銷燬。
但即便是這樣。
鄭軒每日的進軍速度也不慢。
他們軍隊負責打仗,後方由政治宣傳組負責處理,已經形成了一條龍專業化。
……
而在另一邊。
奧立弗還在桂林府,百無聊賴地等著,“派人問一問你們的巡撫,咱們的輜重什麼時候。”
一名清兵恭敬地回答道:“回稟大人,撫臺大人正在籌集中,畢竟這上萬人的軍隊,輜重非常龐大。”
奧立弗只能翻一個白眼。
這些人的效率太低。
就連一省之長的巡撫,能夠緩慢到這種程度,他都不知道這場仗能不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