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微微地皺起了眉頭。
“看來這時間發展得有些快,阮福映都已經打到了峴港。”
陳南開口道:“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們?這西山王朝看起來也不太行,似乎比想象中的弱。”
但鄭軒並不太想幫忙。
雖然之前籤的條約,但也是對方戰敗,瓜分他們屬於正常行為,加上現在戰爭才剛剛結束,大量的消耗,整個中蘭也要進行調整。
連進駐日藩的軍隊都沒有開始派遣。
此時前線正在收拾著朝鮮藩國。
“讓他們守好咱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畫好的界線不能讓阮福映軍隊越過,派幾艘軍艦過去,給阮福映一絲警告,
打歸打,若敢入侵峴港咱們的地界,他的國王怕是要到頭了。”
……
峴港,中蘭地界。
根據新的協議規定,以韓江為界,峴港的茶山沿著美溪海灘到會安,東部的一帶地方全都為中蘭國的地界。
也是中蘭的軍事碼頭,和自由貿易碼頭。
此地已經建立起了大量的高層建築,除了石磚混合建築,還有木質結構的倉庫,店鋪,樓宇。
繁華的街道上,大量的安南百姓都過境來此貿易,出售大量的糧食,各式各樣的水果,以及海產品。
而中蘭地界則銷售大量的宜蘭產品,比如懷錶,掛鐘,香菸,火柴,火銃,耕具,琉璃,肉乾,棉布,麻布,瓷器,茶葉,絲綢。
熱鬧非凡,大量的地主老爺都會從對岸過來,在此地進行消費。
中蘭峴港地界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發展,繁華程度並不輸於北部的白藤城,大量中部人口都往此地聚集。
因為這裡提供著大量的就業,大量的腳伕,漁夫在韓江上載客。
而在韓江一段狹長的水道上,中蘭也出資建造了一座拱橋,方便兩岸進行溝通。
但此時,橋上湧入了大量百姓。
橋的另一邊,則用鐵門關上,只露出了一個小口子,但不少人你推我趕,想要往那扇小門進入。
“有秩序地排隊!不要推擠,一個一個來。”
幾名光復軍士兵大聲地喊道。
他手上還拿著一條鋼棍,不斷敲擊著鐵門,阻止這些安南國的百姓衝擊鐵門。
彭韜站在一棟高樓上,拿起了軍用望遠鏡,眺望著遠處的狀況。
只見峴港外圍冒起了濃濃的黑煙,偶爾聽見喊殺聲,那是西山軍與阮福映軍隊正進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