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軍實力不差,要不然如何打得贏清軍?”
百姓們在茶樓酒館笑呵呵地說著。
人一有錢,喝茶的習慣也就出來了,當然這被他們稱之為粵府文化。
眾人都以為戰爭會持續長時間,畢竟之前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一般出現戰亂都能維持一兩年的時間。
現在滿打滿算,似乎沒有超過六個月。
這讓他們感嘆軍隊的實力。
當然也有人懷疑,“這所謂的東海就應該不會只是在作秀吧?不可能這麼快就結束戰事,倭寇可是離著大老遠呢。”
其他人也都在點頭。
覺得說得有道理,依照大清那個尿性,那些官員確實喜歡幹這樣的事情。
比如出現了匪寇,官員們通常先是上報給朝廷,事後要求朝廷發軍餉,然後裝模作樣地去剿滅盜賊,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效果大不如人意。
但官員們還是上奏給朝廷事情已經解決,然後又得朝廷獎賞。
不過匪患休息了一段時間。
又開始打家劫舍,所以大家對清朝官府自導自演的剿匪作戰,一般都處於不屑的態度。
便固有這樣的認知,也同樣觀察著東海軍。
但突然有一人開口說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東海軍何必發戰爭債券?這可是虧錢的買賣。”
不多時眾人議論紛紛。
也覺得他說得十分有理,如果是作秀也不至於虧這麼多錢,將錢發給百姓。
這隻能說明戰爭真的贏了。
那人又繼續舉著當地羊城報社刊發的報紙,“你們看,邸報上都說了,宜蘭將會建造一個博物館,那裡可是展覽著倭寇的東西,證明這場仗真的打贏了,
要不然軍隊怎麼可能打劫到這麼多東西,而且還是倭寇的東西。”
“確實是這樣。”
頓時眾人也都相信了。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