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在背後只是做主要的決策和分析,定一個大致方向,而那些在前方的軍官才是真正負責戰鬥和執行的人。
所以戰爭時,他們的授權可是要比其他時候要多些。
鄭一準備離開時,鄭軒又叮囑了一句:“留一點人口給當地,琉球群島的人口還不如臺灣省的一個府,要是消耗光了,到時候只能移民了。”
鄭一直接行軍禮,“放心司令員,我會保證我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一定會將他們安安全全地帶回來!”
隨後鄭一興奮地走掉了。
早早地跑去執行他的政策。
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雖說有許多規矩,但真正面臨戰場,卻擁有大量的自主權。
而且軍部也不會空降一個指揮,監督或者分權。
這讓人打得十分舒心。
可不像大清那般,隨隨便便就換人,甚至經常還要聽從皇帝的紙上談兵。
偶爾還會派來一些人進行督戰。
經過這一天之後。
鄭軒政策也出來了。
開始招募土著軍隊,主要的職責用於後勤以及守衛自身城池的安全。
但這項政策有一個硬性規定,每座城招募的人數不能超過本城人口的兩成。
因為鄭軒發現當地人口真的少得可憐,連琉球群島王國首都首裡城,人口也不超過十萬人,五六萬都十分勉強。
而其他城池人口更是稀少得可憐。
北部重要的今歸仁城人口也不過是三萬。
如果全都招募成軍隊,那麼琉球的農田就無人耕種,到時候就需要東海軍來救濟了,簡直就是加重他們的負擔。
現在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苗頭。
琉球島,八重山列島,奄美大島本土的糧食非常稀少,大部分都被之前的薩摩藩輸送到九州島去了。
所以本地的糧食只能足夠本土人民吃上三四月的時間。
如今戰事結束。
一切都稍顯混亂,甚至大量的琉球百姓幫助軍隊建設防禦陣地。
導致農田無人耕種,所以本土的糧食進一步地縮減,即便到了豐收季節,也未必能滿足全島百姓的需求。
使得每次東海軍運輸一次物資。
都會用兩艘船裝載糧食,輸送到琉球群島,防止飢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