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軒正在指揮室裡。
他也沒想到能夠動員大量的琉球百姓。
或許因為同種同源的關係,也或許是因為琉球王國並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
所以琉球的百姓如同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的百姓,對待軍人的態度一般,幫忙運送彈藥物資,幫忙修建碉堡,甚至是將自己的餘糧貢獻出來。
但東海軍依舊按照工錢給他們進行結算,百姓的餘糧,軍隊沒有一人敢要,除非用錢來購買。
這樣的軍隊倒是讓琉球的百姓又愛又恨。
“你們真是奇怪,哪有打仗不拿糧的道理,而且你們這般辛苦,吃點饅頭算什麼?”
“就是,琉球出本地的兵,時不時偷拿我們的糧食,怎麼到你們手中就不要了呢?”
“這是我們的軍法,不拿一針一線,若是要補給,也要真金白銀地拿錢買。”一名士兵推脫說道。
百姓們又急又怒,滿是質疑之聲。
手上拿著雞蛋或者是饅頭,也無從下手。
東海軍不拿群眾的東西,更不會強佔人家的財產,房屋,與倭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更重要的是,幫首裡城打掃戰場,清理街道,幫百姓修繕破陋的房屋,或是軍醫官幫忙給百姓治病,卻不求回報。
百姓個個都感到不知所措。
總覺得這軍隊的毛病非常重,幫助人卻不要東西。
反而他們尋求百姓幫助運送輜重,則會硬性規定給工錢,即便不要工錢,軍隊也會將自己的額外補給送給百姓,以感謝百姓的幫忙。
這樣的做法。
讓百姓一陣感動,他們都覺得自己的親人也未必能對自己這麼好。
而對方卻是軍隊,可是當兵的,卻默默地無私奉獻。
反而使得百姓把這些軍隊當成了自家人,甚至民間還流傳了“寧給東海軍當兵,也不給琉球國當兵。”
於是鄭軒想要建設堡壘,修築防禦工事,剛剛在首裡城進行招募,不到一天時間就湧出了大量的百姓。
甚至許多人不要工錢,說是義務幫軍隊幹活,以報答救命之恩。
更多的人想借此讓軍隊留下來。
於是就有了尚溫王見到的那幅畫面,大量的琉球百姓成為工人,在防禦工事上賣力地幹活,全家老小都出動了。
整座首裡城顯得空空曠曠,只有年邁已高的老者,無法參與活動,只能在家裡待著。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