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昌從上面走了下來,穿上從蝦夷島收購而來的皮襖,哆哆嗦嗦地說道,“這地方太冷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弁長壽也是相同的動作。
穿著幾件毛皮也感覺到空氣的寒冷,哆哆嗦嗦地下來。
金大河也是相同的動作,原本他是北方的漢子,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是在南方待了幾年之後,又習慣了南方的生活。
“此地就是如此,苦寒之地。”
金大河開口說道。
之後眾人便在這哈拉駐紮起來,此地可以說得上是一處城鎮。
上百間木屋子,聚集在一起,人口也不超過一千人,原住民族為漁獵為生,耕種也十分罕見。
苦夷島雖說是大清的領地,但實際上從乾隆開始就沒有在此地派過一兵一卒。
當年後金起家,最多在整個庫頁島只派了400人,巡邏島嶼,後面就荒廢了。
到了順治康熙時期,設立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在邊疆地區扎兵。
但這些駐軍隊地一般都位於建州,以及西海女真所呆的地方,其他地區兵力較弱。
而北部的野女真,也就是黑龍江以北地區。
實行的是“邊民編戶”,透過一年一度的貢貂和回賞,確立邊民與清政府的隸屬關係,邊民承認自己是清朝的屬民。
在清朝前期,這個政策總體上對於加強東北邊防是十分有效的。
苦夷島,卻是“漏洞”之地。
吉林將軍負責的區域非常大,而兵員不多。
因此,大清在庫頁島不駐兵。
同時,由於韃靼海峽分隔,苦夷島交通不甚方便,大清巡查邊界時很少進入苦夷島。
對於在島上管轄編戶的姓長、鄉長來說,他們也面臨十分尷尬的處境。
由於大清在當地沒有駐軍,而且,苦夷島的獨特位置,大清無法對當地居民提供及時的保護。
即便大清出兵,由於海峽阻隔,補給多需當地解決,關鍵即便大清驅逐了入侵者,大清退兵後,入侵者又會來。
對當地首領來說,面臨侵略時,與其向朝廷彙報求援,不如與侵略者達成妥協,以謀求自身安全。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