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說完扭過頭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盛世不過就是如此吧: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是全天下書生的心願,科舉為官之後,一切都煙消雲散,只可說身在官場身不由己。”
王引之聽起來感覺怪怪的。
“伯元兄那你打算怎麼做?跟著大清一起歸老嗎?”
“儘自己本分,不愧於天地罷了。”
阮元隨後再也不想這件事。
只是當一個遊人的模樣,領略著宜蘭的風光。
此地與歐洲各國不遑多讓,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商賈店家琳琅滿目,車水馬龍。
道路規劃得更是規規矩矩,行人的道路,行車的道路。
遠處的工廠沒有片刻的停歇,甚至見到了歐洲也見不到的蒸汽機車。
他們也有幸乘坐這輛蒸汽機車。
那速度堪比快馬,並且運力之龐大,幾乎為之驚歎。
其他大清的官員也是如此,彷彿見到了新世界。
海面上各式各樣,帶著蒸汽機的輪船,裝載著大量的貨物,往返於各地之間。
再看看小學的朗讀聲。
雖說裡面都是女先生,但蒙童也是學得津津有味。讓他大感意外的是,宜蘭沒有私塾,只有公塾,束脩一律由政府兜底。
並且所有到達年齡的蒙童,必須讀書,此稱為義務教育,這時強制性的。
王引之讚歎連連,阮元搖頭晃腦。
最後來到街頭小巷,各種小吃攤絡繹不絕,隨便食一碗豆腐花,味道一絕,店家也十分活絡,與他們談談生活,更沒有大清那般小心思。
按照店家的說法,“在此地活著有盼頭,等賺夠了錢便能娶媳婦,買間房子,生幾個胖乎乎的娃兒,一輩子就這樣馬馬虎虎過去。”
阮元見到這副模樣,不僅流下了淚水,臉上帶有一抹苦澀,更是悲痛。
之後便躲在房間裡,開始撰寫《宜蘭見聞錄》,好幾天沒有出過來,如同瘋子一般。
這讓王引之滿是為其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