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搖了搖頭,也小聲說道,“屢禁不止,禁又有何用?如今廣州十三行的官員幫助洋人走私鴉片,所收納的一部分賄款,
可是上交給當今聖上,所以這鴉片買賣,只是明禁暗放。”
但在他身後的林賓日聞言便皺起了眉頭,“難道讓洋人將鴉片走私到大清,禍害百姓,也比不上皇上的那一點點金庫?”
阮元扭過頭來看向林賓日。
“你並非朝中之人,所以不瞭解朝中之事也是正常。”
林希五則是上前一步,“可否說來聽聽?”
阮元沉思了好一會,扭頭看向偌大的鴉片種植地區,接著又看向兩個義憤填膺的文人。
“在下阮元,字伯元……”
“林賓日,字孟養……”
阮元隨後再與兩人問了好一會,瞭解兩人並非朝中的官員,也非大清統治之下的百姓。
便閒聊起來,但不明說,而是拐彎抹角地說了一大堆。
但林賓日與林希五還是提取到了重要訊息。
朝廷對於鴉片的態度其實是“明禁暗放”,禁止國內種植鴉片,也明面上禁止鴉片走私。
但背地裡所有的官員都幫助洋人進行鴉片走私,緣由無他,洋人運送一批鴉片,就會給官員數百上千兩銀子。
這成為廣東官員最重要的款項。
因為朝廷規定了地方官員的政績,是與捐納所掛鉤,所以官員們便能借用這些錢,打點京城的官員,買通官路,在捐納上大做文章。
最後大部分的錢流向了皇帝老爺的口袋中,充盈國庫,也充盈內務府庫。
到後來廣東官員都成為了大清最肥的肥差,基本在廣東上任,升官發財是必然。
這基本在朝廷中眾所周知。
大家也不敢明說,心照不宣。
能在廣東任職官員,祖墳冒青煙。
從雍正年間開始,兩代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沒辦法,對方給得實在太多了。
林賓日與林希五頓時張目結舌,沒想到朝廷還有這般操作,這就是他們心心掛念的大清?
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稍作對比一番:大清明面上禁菸,暗地裡卻允許走私,大量的煙館在全國各地也都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