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臥房內,掀開床地板。拿出一個小匣子,將裡面的輿圖拿了出來。平鋪在破木桌上,就開始指著位置介紹起來:
“經我半年的勘察,兩府交界處,實為不管地帶,清兵收完稅,就到地主爺收租,有時還有山賊匪類也來插一腳…
你們瞧瞧,寶勝山西北上就是梨洋嶺,杉洋鎮與石堂,霍童一帶。可都山區小寨,人口五六千人。其餘人多在鄉野,且地主豪強頗多,流氓地痞不少,村莊又有山賊各佔山頭為王,財物不少…
這是好據點,只是道路陡峭曲折,不好行進。且太偏遠,百姓窮困潦倒,衣不蔽體,或許還需要你們幫襯。”
眾人瞧瞧這些地方,沉默半晌。
最後張還濤開口說道:“要是什麼都怕,那還打什麼戰。宜蘭也是人一手一手建起來,咱們還在乎這些是一些小山溝嗎?”
黃宿也是點頭,“在下贊同張營長的看法。首長說過,只有百姓才是歷史發展的真實動力。脫離他們我們啥也不是。”
“那你們這般說了,要是我陳南囉嗦就顯得有些矯情。”陳南點點頭,接著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其實有一個不錯的位置。石堂堡此地偏遠,只有一座旱汛,清兵不過三四十人,其餘多為地方勇兵…
盜賊藏身之所不少,所以贓物能有一些,且有一條七都溪通往寧德,是塊好地方,進得來出得去。”
此時大家都是看著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陣迷惑,只能說位置太偏了,但藏人確實不錯。
“舉手表決吧。”黃宿說道。
所有人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
石堂鎮既是鎮也是寨,更像是一個大型的古寨堡。
黃泥石頭搭建的土矮牆,看起來多麼不堪一擊。小城內十分的擁擠,裡面居住將近五六千人,八九百畝的堡內。
這位於山谷小盆地的古寨堡幾乎與世隔絕,除了一個縣丞,主簿,再加幾十個綠營兵和建有塘房煙墩的塘汛鋪。
與外界接觸則是縣城徵糧的隊伍,徵完以後幾乎就沒有人會來到此地。
就連商人也非常稀少,幾乎一個月才來一次,往往是結伴而行,湊上好幾個商隊一起。
畢竟道路崎嶇狹小,山賊盤踞頗多,且此地沒有官道,多為鄉寨私道,幾乎沒有人願意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此時的張還濤,黃宿帶領著部隊,前往這裡,順帶將徵糧的隊伍都解決掉了,沒有一個人能逃得出去通風報信,基本被埋在此地,順便繳獲了幾十兩銀子,還有一些糧食物資。
當然要是遇到馬塘鋪,只能繞開,不然會傳到乾隆老爺子那。
用了兩天時間之後,眾人才非常疲憊的來到了石堂鎮,此時寨堡裡面的人也不知外面的情況。
張還濤用千里鏡望著堡內的情況,“寨裡有一座塘汛鋪,趕在天黑之前拿下來吧,在外面風餐露宿太折騰人了。”
當古寨堡內的人,瞧著一大堆人,準備攻城拔寨,頓時亂成一團。
他們對張還濤,黃宿率領的部隊判斷為大型山賊,幾乎八九百人,這可以說是整個福寧府,最大的山賊團,甚至接近起義程度。
還沒堅持一炷香時間,基本就寨堡門破了。即便將大門關上,張還濤也有辦法將門炸出一個大洞。然後戰士衝進裡面,最先控制塘房煙墩,其次是衙門,太陽還沒下山,整個石堂鎮就宣佈易主了。
當地的鄉勇也幾乎沒有多少反抗,立刻丟掉武器就四散而逃,但塘汛裡的清兵就比較倒黴,成為重點關照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