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糧食還能夠應付一段時間,可到了年底就不好說了,所以只能使用應急方案。
一次性大規模種植番薯和土豆。等今年過後就必須轉回到水稻種植上。
因為沒有脫毒技術,如此大規模種植雖能緩解饑荒,但也增加農作物受病毒感染的風險,不可控。所以這一批耕作完就必須縮小規模,不可過度依賴。
鄭軒點頭表示知道,在城牆上瞧著底下的巨大難民營地。
眼前的難民營是最新規劃的難民營地,佔地一百畝地,約十個足球場大小面積,預計容納五萬人到十萬人之間。
未來還會繼續擴容,直到難民潮結束。
如今難民主要集中在臺南府,進行統一管理規劃,之後再分配到各縣,或者移民至呂宋。
隨後鄭軒就去巡查難民營的狀況。
大多都是在走馬觀花,鄭軒只是想要大概瞭解一下,順便看一看這時代難民是如何的。
當然,等踏上難民營以後,你就會發現這裡與貧民窟沒有任何區別。
若是要形容的話,那就是像監獄類似的貧民窟。
但難民並不在乎什麼,只要你有糧食,讓他們舉起刀反抗大清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年代,糧食就能策反大量愚昧的百姓,他們此刻的想法就是活下去。
“這大清真是天殺的,這災賑得官員富得流油,百姓瘦得跟竹竿。”
鄭軒瞧著面黃肌瘦的難民搖頭晃腦,順帶感嘆一句。
彭韜瞧著如行屍走肉般的難民,以及孩子一臉渴望填飽肚子的眼神,多有無奈。
不少人病怏怏地在營地中行走。
“首長,如今難民營地較為缺大夫,太多人生病,軍營郎中以及城中招募來的大夫,顧不過來。”
“你可以在難民中詢問是否有人是大夫,或是當過學徒,讓他們成為醫師,負責處理難民營。”鄭軒建議道。
按照這個思路,鄭軒打算將難民分類,陶瓷匠人,製糖工人,養蠶農人以及鐵匠等等,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他們兩人正在聊天之際。
突然間,不遠處傳來打鬥的聲音。
“有人在鬧事?過去瞧瞧。”鄭軒帶著一群人前往瞧瞧。
隔著十幾步,就見到眼前大量的難民正在圍觀什麼,面無表情。
鄭軒早已經習慣大清百姓,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可惜大清絕大部分百姓從來沒有吃飽過。
此時人群中央,一個漢子掐住一位女子脖子,手中拿著一個繡花的荷包,兇狠狠地罵道:“你個臭婆娘,在這裡老子就是大爺,想搶誰就搶誰,想上哪個婆娘上哪個婆娘,你敢反抗嗎?”
“搶錢就是了,莫要傷害吾閨女!”一位中年半老的人被兩個粗野的漢子壓著,可不忘大聲叫喊。
而旁邊的百姓都在冷眼圍觀這對父女,誰都不敢插手,生怕惹到他們。
“哈哈哈,老子搶你錢,動你閨女又怎麼樣?老子是猛虎幫的人,你敢動老子嗎?”那漢子囂張道,臉上還帶著殘忍笑容,扭過頭看著眼前女子,“仔細瞧瞧,你也有幾分姿色,要是裹小腳那就更好了。”
他準備將手扒開女子的衣物,而手剛伸沒多久就出現一個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