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頗為無奈得說道:“這燧發槍都還沒捂熱,這麼快就更換火器,真是敗家子。”
“嘿,三叔您這句話就不對了,吃奶的還罵娘,要不要我給你催一下債,之前投入工廠建設的十幾萬兩什麼時候還給我?”鄭軒沒好氣得說道。
“那是軍部給的錢。”
“軍部現在沒錢,需要來討債。”
“……”三叔翻了一個白眼,然後就帶著他瞧瞧兵工廠。
前裝線膛燧發槍技術說難不難,可說簡單也不簡單。
歐洲前期的線膛槍幾乎都是工匠一手一手拋磨出來的,而且加工難度極大。
若是線膛出現誤差,那麼就會出現射擊方向出現偏移。
但到了蒸汽機時代,機床工藝以及鑄造工藝快速發展,這些幾乎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要多費腦筋去思考如何製造,如何使用特殊鑽頭拋磨出線膛。
鄭軒讓三叔直接把火帽與線膛結合在一起,直接讓火器跨兩代。
可以說,若以前裝滑膛燧發槍以及火繩槍為第一代武器,那麼火帽槍為第二代,火帽線膛步槍為第三代。而到了擊針槍,和定裝彈或是金屬彈,這些武器全部都被淘汰。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就是使用第二代武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使用的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還有一些裝備德國製造的擊針槍。
“這就很像肯塔基長步槍”鄭軒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幾乎就在查爾維斯與漢制火帽槍改進而來。
三叔揹著手,像是瞧著小孩玩泥巴一樣,“咳咳咳……這槍你就別想高產了,一月只能給一百支,而且價格不菲,至少要三十兩。”
“這……有必要這麼貴嗎?”鄭軒一副心疼的樣子。
三叔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你這混小子站著說話不腰疼!製作一杆可要花費許久時間。”
然後拉他去簡易機床,工匠正在仔仔細細地給槍管加工,鑽頭進入槍管也是緩慢,要是出現失誤,整個槍管直接報廢處理,回爐重造。
而且退了鑽頭,還要仔細地拋磨,反覆加工。
一個槍管幾乎要一天時間,原本兵工廠的工匠就不多,如今更是讓原本不富裕的兵工廠雪上加霜。
鄭軒圍繞那臺簡易的機床搖起頭來,他希望這臺東西是布蘭查德車床,那就能大規模生產線膛槍。不過最早要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出現。
“唉,新的不來,舊的不去。”
鄭軒含淚,三萬兩白銀的訂單,一千支線膛步槍,準備給獨立小組準備。
等那天更加富裕了,再考慮裝備一個團一個師。
此刻光復軍的武器就限定在火帽槍以及米尼彈,不過足夠吃下大清軍隊了。
畢竟人家主戰武器依舊是大刀弓箭,火器營幾乎就是鳥槍,甚至連抬槍也不太常見。
讓人擔心得是大清重新鑄造得紅衣大炮,這個威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