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灌輸並儲存在【塵緣】中的資訊,原本就是儲存在【光途】,達到相關條件後,【光途】會將這些資訊資料,一一進行傳送。
只不過趙君宗崛起太過猛烈且突然,他進入【光途】不到10天,就佔據一座要塞,不到40天就進行53場【王戰】,將佔據要塞數量增漲到54座。
【光途】時間不到60天,他就舉行了【權徒光路】,隨後被未知的幕後團體推動,【權徒光路】驟然轉變為【帝戰】。
也因此他在佔據54座要塞時,【光途】並沒有傳輸資訊,即代表他當時還沒有資格,也就是未達到相關的標準。
然而,未知的幕後團隊們的推動,讓他達到所有的標準,【光途】也才會在【帝戰】結束時,將大量的資訊進行傳輸。
趙君宗並非第一個被推往【帝】的【上祇】,無數年來,佔據【光途】要塞並進行【帝戰】者的數量,雖然不多卻也不是沒有。
但這些【選帝】們無一都失敗了,而【祂】們【登基】前所形成的【星球】,也在失敗後崩解,為【太上宇宙】新增了數量眾多,規模為“大”或“超級”的【世界】。
嚴格來說,夏、殷、虞、燧、衍的五個混沌五方星球,已然具備【太上執兵御器真厲譜】的【太上五方兵器】條件,如今缺失的是凌駕於其等的【太上鍥】。
趙君宗與那些失敗後寂滅的【選帝】們,就是要成為【太上鍥】,或者說【祂】們當中若是有【登基】成功的,所融合的那個星球就是【太上鍥】。
如此,【太上宇宙】就擁有六個星球,整個【宇宙】的格局將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究竟是如何的改變,由於沒有成功例子,也就沒有資訊。
【夏星】整體實力是很弱的,但【殷、虞、燧、衍】的實力極其強大,正是四個星球的強者們插手,才讓所有【選帝】寂滅。
很多符合條件的,其實都是在【帝戰】時就寂滅的,這自然是四個星球強者們,派出大量修煉者成為【帝戰】的反方。
但趙君宗崛起的速度太快太快,而推動他成為【選帝】的幕後者們,顯然也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在最短時間內犧牲百餘億修煉者,為他奠定【帝星】的形成。
等四個星球大佬們反應過來,已然是來不及,此時就只能派出強者尋找【漢星球】,進入後再尋找【漢帝】,找到後自然是要幹掉。
所謂命運可以抗爭,但【出生】是無法選擇的。
那些出生在【虛暗】的種族,難道是不想出生在【光途】或混沌五方星球嗎?他們只是無法選擇罷了,所以,若是有選擇,他們自然不會放棄。
推動趙君宗成就【帝星】的,是來自【虛暗】深層的力量。
不管趙君宗能否成功,他【帝星】形成那刻,當初54座【光途】要塞所環繞的【虛暗】,都必然受法則影響,全部融入,成為【帝星】疆域的一部分。
而參加【帝戰】的正方【上祇】們,【祂】們其實絕大多數都“出生”於【五方星球】,加入趙君宗陣營並非背叛自己的【星球】,事實上也談不上背叛。
【祂】們選擇加入,首先是【帝戰】有益於其等修煉,其次是【帝星】成形後,選擇性更多,即可選擇殺掉【漢帝】,也可選擇匡扶【漢帝】,更可以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