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莊人員你統籌安排。熟手夥計只要品行靠得住,來者不拒。學徒也要多招。將來咱的分號遍佈天下,怕人手供應不上。”
李自成又給他們定了待遇。
按工作內容分為幾類,每種類別各設等級,享受不同待遇。這個新體制對老沈來說完全是顛覆的。
所有僱員包吃包穿包住,學徒每個月發一百文零花錢;夥計試用期滿後一兩三起步;骨幹二兩;管事三兩;掌櫃八兩。
逢年過節有獎金;年底雙薪;按年漲工齡工資;允許攜帶家眷;本地僱員每月休假三天,外地人三年給一次假,一次休五個月。
還有比如“跑外的”夥計,稱業務,吸收存款放出貸款都有“提成”,按季度結算支付。
再比如每年利潤分成十四股,東家佔十股;掌櫃佔半股;其他夥計佔半股;一股是“公中錢”——由掌櫃支配,給幹活好的店夥發獎勵,以及有生老病死等急用的,一概由這筆錢開支。
另有一股是附近有名望的商紳。慣例要他們合夥入股,以證信用,同時共擔風險。當然,有些人往往只是出個名字,並不繳錢。
最後一股是“養老錢”。凡在鋪子裡盡心工作,病休或退休後,店裡用這筆錢為他養老送終。
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福利。這待遇制度參考了後世的晉商票號,又比他們還要高一層。
“這待遇……太過了吧?”沈方感到不可思議。
一般鋪子裡,別說學徒了,很多低端夥計都沒工錢,頂多在年底收個小紅包。要是東家每個月能給個三四百文,那就算大善人了。
沈方還記得當初印局斜對面裁縫鋪掌櫃提過,他上年底給了夥計一匹布,然後夥計他爹就拿著布在村裡到處顯擺,因為那是兒子掙來的。
所以相對於其他東家,沈方甚至一度以為短毛腦子壞掉了。不然為什麼把買賣做成了善堂?
給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
唯一讓他擔心的是,革命軍能不能罩的住?買賣能幹幾年?
沈方推脫幾次,看大統領意志堅決,也就美滋滋接納了。
上黨富庶,錢莊買賣大有可為。將來他的收入比之前起碼翻一倍,更別說還有乾股分紅。
沈方又拿出來一大摞摺子。
錢莊成立後要派人挨門拜訪本地商紳,送上“經摺”。上面都會寫明可透支銀錢若干,相當於白送一筆錢出去。求他們“與小號往來往來”。
李自成草草看了下名單,什麼知縣老爺、衙門師爺、儒學教諭、望悅樓東主、靈虛觀道長、宣化坊張舉人、劉老爺二房小妾……總有百十人上下,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齊全。
“不錯,你辦事我放心。這邊理順後先去端氏鎮、潤城、陽城等開分號。其他地方年後我再安排。”
沈方又問起紙鈔啥時候能出來。
“起碼還要一個月吧……”
李自成原本要搞的是“大順銀鈔”,現在又考慮提前立國號,紙鈔上就不能再用“大順”二字了。連帶沈一石在絳州開的那家“大順糧行”等等也要提前改名。安全第一。
正好大統領忙來忙去的銅板也沒刻完,不用費力改版。
紙鈔是要緊東西,在老營印刷,不能放到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