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道:“歸鄉之事,費卿不必再提,你們先退下,此事我自有安排。”
帶費無忌和費賓下去後,孟嬴忽然跪倒在旁:“大王,臣妾懇請大王垂憐,爵封軫兒,外出食邑,臣妾願出郢都,撫養軫兒長大,永世不敢還郢。”
楚王皺眉道:“這是何意?”
孟嬴哀怨道:“太子若歸,郢都恐無我母子立身之地。”
楚王默然片刻,甩袖離去。
返回自己所居的渚宮,楚王沉思多時,召見在郢都的城父司馬韓奮揚。
韓奮揚在郢都是為催發軍糧一事,城父屯駐重兵,依靠本地是無法支撐得起的,所以每年都要從郢都押送大量糧秣輜重。
楚王頭一個問題是,太子年前攻打城陽一戰,怎麼勝,怎麼敗的?
韓奮揚當即就額頭冒汗了,他當時在場,自然知道這場仗是怎麼打起來的,雖然想替太子說話,卻還是不敢瞎編,只得道出實情。
楚王第二個問題,為何打四國聯軍那麼輕鬆,遇到晉軍就退了回來?
韓奮揚盡力解釋,說楚軍征伐日久,軍士疲勞,晉軍是生力軍,士氣正盛,退下來是避其鋒芒云云。但觀楚王神色,應該是對這套說辭並不滿意。
其實韓奮揚也知道有些解釋不通,太子的確是希望和晉國達成和約的,屬於結晉派,和親秦派不同,要說太子在其中沒有賣好晉國的意思,也的確說不過去。
楚王第三個問題就比較具體了,問太子收容專諸和魏浮沉是什麼意思?
韓奮揚並非太子親信,在太子前往城父就封之前,便是城父司馬,並沒有被太子視為心腹,因此對太子收留拉攏專諸只是有所耳聞,至於收容魏浮沉的事,他是真沒聽說過。
但既有專諸,怎麼敢說沒有魏浮沉?
這麼大的事情,他不敢給太子擔保,否則身家性命都要砸進去,所以遲疑良久,只能說自己並不知情。
回答之後,韓奮揚一身冷汗。
身為城父司馬,回答的不是“此為虛言”,而是遲疑之後說“不知情”,這就值得回味了。
楚王居於寶座之中,沉默良久,緩緩道:“韓卿,你家三代居楚,寡人從未當你是外人,你就是楚臣,是不是?”
韓奮揚道:“臣祖父自晉入楚,至今已有三代,臣自小在郢都長大,視郢都為鄉,早已是楚人了。”
楚王又問:“韓卿,你忠於寡人麼?”
韓奮揚叩首:“臣一家,願為大王效死。”
楚王接著道:“韓卿,你何時返回城父?”
韓奮揚道:“臣籌措城父大軍糧秣已將齊備,預計三日後便可啟程。”
楚王點頭道:“讓鬥牧和你一起去吧。”
鬥牧是環列尹,掌握郢都最強大的環列衛,聽楚王下了這個命令,韓奮揚一閉眼,一顆顆汗珠自額頭滴落,遲疑片刻,低頭道:“臣遵令。”
------題外話------
感謝新西塘、一夜知懂、二娃他媽的打賞,多謝道友們的月票和推薦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