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瘋皇> 472 一本被忽略了的名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72 一本被忽略了的名著 (1 / 4)

泰昌著實沒想到,這個時候就有人想到去煉製石油了。

石油可是個好東西啊,不說別的,光是用石油煉製出來的煤油和石蠟就能解決夜間照明的問題。

這年頭,一到晚上平民百姓家裡一般都是黑燈瞎火,一片漆黑,點個燈都捨不得。

為什麼呢?

因為這時候的燈油基本上都是動物油脂, 燒起來太費錢了,不是有錢人家,根本就燒不起。

老百姓窮的時候連炒菜的油都沒有,又怎麼可能點燈燒油呢?

這會兒大明是發展起來了,老百姓是越來越有錢了,但是, 真正晚上點著燈幹活的人家基本沒有。

因為燒油太費錢了, 點燈幹活賺的錢還沒燒的油錢多呢。

所以,就算老百姓家裡有點錢了, 也不會點燈幹活。

沒辦法,燒不起啊!

如果能大量煉製石油就不一樣了,從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煤油直接就可以做燈油,石蠟則可以用來做蠟燭,而且成本相當的低。

這樣一來,老百姓晚上也可以點得起燈,燒得起蠟燭了。

可別小看這一點進步,這一點進步可不得了。

這一點進步至少可以讓整個大明的生產效率或者說生產力提高几成!

因為老百姓點不起油燈也點不起蠟燭的情況下,太陽一下山那就得睡覺,不想睡那也得睡。

沒辦法,黑燈瞎火的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幹不了啊!

至於點燈幹活,真沒幾個人會這麼幹。

沒辦法,成本太高,費力不討好,還不如睡覺。

這麼算下來,一天十二個時辰從卯時日出到酉時日落, 真正能幹活的也就六個時辰, 而這六個時辰還得做飯吃飯,刨去這做飯吃飯的時間,一天能真正能幹活的時間也就五個時辰左右。

如果燈油和蠟燭的成本降下來,老百姓點得起油燈和蠟燭幹活就不一樣了,多幹一個時辰那就能提高兩成的效率啊!

話說,這蠟燭不是早就有了嗎,而且很多詩句裡都提到了蠟燭。

唐朝的大詩人李商隱不就曾寫下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就證明,蠟燭在唐朝就有了啊,而且還是很常見的東西。

這年頭的人怎麼會點不起蠟燭呢?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蠟燭是早就有了,但是古代的蠟燭跟後世的蠟燭就不是一個東西,或者說,用的材料根本就不一樣。

製造蠟燭所用的原材料其實是分階段的,在沒有石油提煉出來的石蠟之前,製作蠟燭用的材料也是動物油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