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新中產階級的誕生,城市化的浪潮,以及新閱讀需求的呼喚。
不斷分析著現在報紙行業的兩個極端——極端庸俗和極端專業。他們想要融合兩者,為那新興的數千萬中產做一本精彩、好讀的週刊。
他們一直沒能找上肖恩,但是肖恩總是聽得連連點頭。顯然,
“年輕”正是他們如此有衝勁的原因。不過,
“年輕”也正是那些資深人士拒絕他們的理由。他們真不認為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子能有什麼作為,如果將真金白銀投給他們的話,恐怕跟打水漂無異了。
所以,大多數端著酒杯的大佬們,只是帶著微笑耐心聽他們講完,並鼓勵性地說他們很有想法,提的都是好點子,不過,最後只是留下一句
“考慮考慮”,就拆散了這組對話……酒會持續快兩個鐘頭了,他們依然一無所獲。
兩個年輕人嘴巴已經幹了,臉色也有些發白。終於,他們看到了肖恩·狄金森。
他們先是猶豫了一下,私下裡聊了幾句,接著才再次鼓起了勇氣,走了過來。
“狄金森先生,您好!”
“亨利·盧本,布里斯·哈登?”
“您認識我們?”
“剛剛你們在跟《新約先鋒報》的普里斯聊天的時候。我在旁邊,你們可能沒注意到。”其實並不在旁邊,隔著好幾米遠。
“噢,那太好了。那您知道我們正在籌劃一個週刊了?我們打算給它命名為《時代》……”
“我知道——你們需要多少啟動資金?”亨利和布里斯面面相覷。今天的酒會上沒有人問到這個問題,他們有些驚訝。
亨利有些猶豫地開口:“我們做了一些初步的規劃……起碼需要十萬。”
“好。我能提供三萬。後續還能追加。”說著,肖恩掏出鋼筆和支票簿開始填。
他目前戶頭只有三萬。他的舉動引來了旁邊人的關注,很多人停下了聊天,不可思議地望向了這邊。
兩人的臉更白了:“狄金森先生……?”撕下支票,遞了過去:“做好股權協議之後,送到晚報編輯部就是。”亨利拿著支票,不停眨著眼睛:“狄金森先生……你不聽一聽我們的計劃?”
“我都聽完了。”肖恩眨了眨右眼,
“準確的洞察,絕妙的計劃——你們好好幹就是。”似乎終於對酒會失去了耐心,肖恩將蘇打水放在了桌上,大步走出了宴會廳。
剩下兩個年輕人,仍然呆呆地站在那裡。周圍的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由得圍在了一起:“你……你剛看到了嗎?”
“看到了。他好像給了他們三萬塊?”
“……他瘋了嗎?為什麼要給他們三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