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感傷下去也是無用之功。
不會有人因為他們幾個老傢伙對於詩歌的喜好而同樣喜歡上詩歌。
姚政一拍手,示意兩人開始工作。
對於他們來說,這一次選擇詩歌加入中學生教材的指示,已經算得上是天大的好事情了。
但凡多一首好的詩歌進入教材,被這些孩子們所看到。
或許其中就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被這種文化的力量所感染,從而走上他們如今選擇的這條道路。
姚政是這樣想的。
因為他曾經也是其中一個被詩歌文化所感染到的孩子。
所以,他覺得一定會有和他一樣的人存在。
……
“開篇寫景,用紅豆做切入點。雖然詞句簡單,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紅豆生長著的南方。另一方面,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在寫相思之情。”
老黃說道。
紅豆的別稱又叫做相思子。
傳聞古時有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在了邊疆,整日立於樹下,遙望落淚,後來於樹下流淚至死。
她死之後樹上長出了果子,籽是半紅半黑的。
人們就說這是她的相思血淚化為的“紅豆”。
從那以後,紅豆就成了人們表達相思時的重要之物。
比較常聽聞的詩詞句就有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和黃庭堅的“半妝紅豆,各自相思瘦。”
“第二句用設問句,像是在面對面和人交流一樣,但卻是自己在想象中的場景。與其說是問人,不如說是問己。在前一句的感情上又遞進了一層。”
“有點倚窗問紅梅的感覺了。”
另一位專家說道。
他說的這一句話,是這個世界上一首知名的詩作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