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山海之志> 山海經序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山海經序言 (2 / 2)

&n the Pe

Ts’ao Ka

g Mu)中引用了《山海經》資料。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學者約翰 · 威廉&n Sce

)著書籲請學界關注《山海經》在民間草藥、傳奇人物和神話領域的貢獻。義大利學者利卡多 · 弗拉卡索(R

aicca

do Fcasso)則在1988年探討了《山海經》書中的性別主題和插圖。

三、《山海經》的影響

1.《山海經》與科技

《山海經》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例如,關於農業生產,《海內經》載:“后稷是播百穀”,“叔均, 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 關於手工業,《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關於天文、曆法,《海內經》載:“噎鳴生歲十有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 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列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現在,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海外東經》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些記載,數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

2.《山海經》與地理

當代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指出:“《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儘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 據譚先生研究,《山經》共寫了447座山。這些山中,見於漢晉以來記載,約有 140座,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對晉南、陝中、豫西地區記述得最詳細正確。這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寶貴資料。《山經》往往以山為綱,以首山起,依次記敘山名、水名、距離、風俗、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這些又是研究其他學科的寶貴材料。在《海經》中,記載了一些諸如結胸民、羽民國、厭火國、貫胸國、不死民、反舌國、三首國、長臂國、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長股國、一目國、大人國、君子國、無腸國、夸父國、黑齒國、玄股國等奇異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這些國家和民族並非真有,只存在於傳說中,但有一定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價值。

3.《山海經》與礦產

《山海經》在物質資源分佈的篇幅中,對於礦產的記載尤其詳細,提及礦物產地300餘處,有用礦物達100餘種。因此《山海經》在礦物學分類上有突出貢獻。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人李約瑟說:“《山海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古人的礦物知識。”

4.《山海經》與醫學

《山海經》記載的醫學史料、藥物知識,對研究中醫藥學的萌芽和演化尤為重要。據統計,《山海經》載錄的藥物數目,動物藥76種(其中獸類19種,鳥類27種,魚龜類30種),植物藥54種(其中木本24種,草本30種)礦物藥及其他7種,共計137種。與《詩經》不同的是,《山海經》所收載的藥物有明確的醫療效能記述。如《西山經》所載的杜衡,“食之已癭。”《中山經》所載的榮草,“食之已風”。《山海經》還記載了許多具有預防保健作用的藥物,如《中山經》記載的青耕鳥,“可以御疫。”《南山經》記載的水族鯥,“食之無腫疾”。《山海經》還記載說有的藥物具有滋補強壯作用,如《南山經》所載的祝餘“食之不飢”。《西山經》所載的櫰木,“食之多力”。此外,《山海經》中還說有些藥物具有美容玉肌作用。如《中山經》所載的荀草,“服之美人色”。《中山經》所載的天嬰“可以已痤”。

《山海經》記載了包括內科、外科、眼科及預防醫學的50餘種疾病的症狀,有的被後世中醫典籍所採納。如癘、癰、癉、瘕、痔、癬、瘻、蠱、瘧、癭等,已成為中醫學的專用術語。針灸學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醫學獨特的創造與貢獻。針灸的起源很早,是我國先民從砭石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山海經·東山經》說:“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所謂箴石,不僅是原始的外科醫療工具,也是我國針灸術的萌芽。從石砭、骨針、竹針到青銅及鐵針,針灸工具的進化只是標誌著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大荒北經》還記載了氣功療法。說:“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文中所說的食氣,指的就是氣功導引。

5.《山海經》與神話

《山海經》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而早已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財富。《山海經》裡面的神話分為幾類,主要有創世神話、部族始祖神話、洪水神話、戰爭神話以及發明創造神話等。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是《山海經》。

6.《山海經》與宗教

《山海經》書中展示了許多巫師的宗教活動。如《山海經》中,每一小節的後面,都記載有對某系列山神的不同禮典,不僅有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禮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 ,禮典中還有什麼“幹舞置鼓”、“雄雞瘞之”、“合巫祝二人舞”、“[耳申]用魚” ……等等,不外都是巫師祭祀時的景象。如諸山山神,有鹿身八足蛇尾者、鳥身龍首者、龍身鳥首者、羊身人面者、龍身人面者、豕身人面者、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狀,種種不一,或是動物形體的拼湊,或是半人半獸的組合,顯現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

7.《山海經》與歷史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歷史。雖然由於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例如,《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又如,《大荒西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 · 帝系篇》、《史記 · 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8.《山海經》與文學

《山海經》是古代口傳文學的成文紀錄,對後世文學影響非常巨大。例如:《淮南子》與《列子》對夸父的記載,皆源自《山海經》。莊子“莊周夢蝴蝶”的寓言是受《山海經》神話啟發寫就而成。屈原“天問”、“招魂”、“九歌”、“離騷”與《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多所雷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一口氣寫下《讀詩十三首》,留傳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經》後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通曉天下的效果:“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浪漫詩人李白的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梁甫吟》、《北風行》等均使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與《山海經》有密切聯絡。李賀和李商隱也在詩中大量運用《山海經》的神話象徵和隱喻。

魏晉以降的小說,幹寶的《搜神記》所志之怪,幾乎是《山海經》神話的脫胎。唐傳奇如《柳毅傳》脫胎於《山海經》陵魚(人魚)的演化。產生於明代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聊齋志異》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構思多取《山海經》,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經》的啟發。明吳承恩《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神、獸雜糅的形體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運用。李汝珍《鏡花緣》的奇聞異事和41個奇異邦國則是《海內外經》遠人異國的改寫。

近代戲劇《牛郎織女》、《白蛇傳》、《嫦娥奔月》等莫不取材脫胎於《山海經》神話。幼年時的魯迅對《山海經》愛不釋手,把它視為“最為心愛的寶書”。對給他買到《山海經》的保姆阿長,懷著永遠的感激之情。《朝花夕拾》中《阿長與》一文,就是為了紀念這位使他讀到《山海經》的保姆而寫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