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長史馮揚和典軍林德宜等最先來到,錢虞安排好使者一行的食宿後,也馬上跟著幾位心腹家臣齊聚王宅內室。
眾人按品級高低跪坐在王座兩側案几之後,女婢們點亮了數盞宮燈,使室內不至於太過昏暗,爾後便邁著小碎步魚貫而出。
宮室內再次恢復了安靜,幽暗的燈火映在眾家臣賓客神色各異的臉上,隱隱透著一股莫名的氣息。
李傑從屏風後走出來,金制帶鉤的腰帶上掛著的玉環隨之響動,走到上首位置後,一展寬大輕質的禪衣跪坐了下來,管家婆林妍和內侍首領錢虞跪坐在其身後,隨時等待召喚。
李傑用目光掃視了一下王府眾屬臣,臉上看不出喜怒,不用他開口,王府上下都已經知道壽王殿下接到了聖人冊封他為儲君的詔書。
聖人隨時可能崩逝,冊封儲君顯然只是一個過渡,如果不出意外,壽王最終將會成為新一任大唐天子!而他們,勢必也將以“從龍之功”得到提拔重用!
不過長安的情形,他們也大致清楚,以大內監楊復恭為首的北司宦官獨攬朝政數十年,勢力盤根錯節,歷任天子都被權閹玩弄於鼓掌之中,掣肘纏身,難以施展抱負,今上更是數度被權閹田令孜武力劫持出逃長安,一路顛沛流離,苦不堪言,顯然這個天子之位並不是那麼好做的,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燙手山芋,眾人想到這大都喜憂參半,無法言語。
祭酒韓廣仁面容肅穆的稟奏道:“朝中局勢不明,北司權閹勢大難制,老臣以為殿下進京後一定要韜光養晦,與禁中四貴①相安而處,如此方可保萬全。”
典軍林德宜聽罷哈哈一笑,說:“韓夫子虧得是殿下的老師,這不是在教殿下安心做傀儡天子嗎?如此還要我等心腹家臣何用?!”
韓廣仁倒也不惱,接著說道:“韜光養晦並非混吃等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假以時日,定能扭轉局勢!”
“果如韓夫子所說,我等要韜光養晦到甚麼時候?如今的大唐已危如累卵,士民皆盼明主降世,解民以倒懸。
此次殿下進京乃是上蒼冥冥之中的安排,合該趁此機會勵精圖治,承先皇太宗之風,給朝廷帶來一個大變,重開貞觀盛世,如此才不負天下士民所望啊!韓夫子老了,還是留在興元王宅養老吧!”林德宜說。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王府長史馮揚這時說:“北司楊復恭,爪牙遍佈朝中內外,權勢熏天!殿下進京切記不要鋒芒畢露,一定要養精蓄銳,暫時隱忍!”
馮揚說話慢,似有語障似的,每吐一句,一個詞都像被逼一般,額冒青筋,眼珠子鼓脹,似是十分吃力。
他說這些話,彷彿用盡了全身的氣力,說過後,方顯輕鬆。
馮揚是王府的老臣,五六年前壽王開府後,他便是王府的長史,做事細緻用心,方方面面都考慮的很是周全,把王府的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身體的原主人因此對他很是依靠和信賴。
聽了馮揚的話後,李傑心中已大致有底,面帶厲色的看了眼林德宜,說道:“兩位先生老成謀國,林卿不得無禮!”
韓廣仁和馮揚等人見壽王殿下納諫如流,均面色一鬆,露出了欣慰之色,只有林德宜還有些不服氣,私下裡低聲咕噥了幾句。
眾人接下來又議定了入京和留守王宅的人選分配。
長史馮揚、典軍林德宜、總領內侍錢虞及主薄章成等一干家臣及護衛百餘人隨長安使者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