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正是他從都欣怡身上發現的一個事實依據。
……
——————
近年來,華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
而且,成效顯著。
諸如,為了保障殘疾人就業權利,有的地方政府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推動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殘疾人就業、推動殘疾人集中就業、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等……
致力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使他們可以透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從而過上美好的生活。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有六億多殘疾人士。
華國,目前約有8500萬殘疾人。
沒聽錯,就是8500萬的殘疾人數。
而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大約有3200萬。
在人口總數中佔有不小的比例。
按一家三口人計算,殘疾人足以涉及到華國五分之一的家庭。
每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名殘障人士!
不過,總體上來看,華國的殘疾人保障事業在不斷進步。
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殘疾人群體的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
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注還不夠,這一群體受歧視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
殘障人士同樣是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
由於遺傳、疾病、事故等原因,殘疾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對於殘疾人來說,就業很大意義上不只是工作。
更是對勞動權益的保障,對自身價值的證明和對人格尊嚴的體現。
儘量滿足殘障人士就業需求應成為常態。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體現在對待特殊群體的態度上。
有關標準有必要與時俱進進行修改完善,剔除不符合時宜的條款,為殘疾人就業開啟一扇窗。
這就是為什麼,彭於宴明明知道村裡有這幾十戶人家存在著殘疾問題,卻依舊選擇籤戶不籤人的勞動合同。
他不傻,當然也不蠢,更不是什麼所謂的散財童子。
上天竟然給他開啟了一扇大門,就是讓他在這扇大門邊上,鑿出無數個可以發光發亮的小窗戶。
至少,他這麼認為,也僅僅只有他,才會這麼去想,這麼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