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長期使用小藥釣魚,導致左手長期潰爛脫皮,不忍直視。
而且看了很多醫生,目前還沒看好呢。
就拿華國四大家魚中的,鰱魚、鱅魚來說吧。
別人平日都稱呼這兩種魚為鰱鱅、鰱鱅,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只是一種魚。
其實,這是兩種魚。
最主要是它倆長得也挺像,導致很多人把鰱魚和鱅魚混為一談,而傻傻分不清楚。
鰱魚呢,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
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稜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
鰱魚性急躁,善跳躍。或許是因為鰱魚特有的腥味,又或者是自古以來的偏見,鰱魚的價格比較低廉,市場上也就幾塊錢一斤。
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就都有了不吃鰱魚的習慣。
而鱅魚呢,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叫大頭鰱,是淡水魚的一種,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稱,外形似鰱魚,體型側扁,頭部較大而且寬,口也很寬大,且稍微上翹,眼位比較低。
鱅魚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裡,多分佈在水域的中上層,是華國特有魚類。在華國分佈範圍很廣,是池塘養殖及水庫漁業的主要物件之一,鱅魚因為頭比較大,常常被飯店作為招牌菜,地位要比鰱魚高,價格也更貴。
但是呢,有這樣一種傳說:過去有一人家準備宴客,下人做了一道鱅魚菜,主人只見其頭而不見其身,覺得實難登大雅之堂,於是就把這道菜撤了下來,並囑咐下人:“你們拿去吃吧”。
過去下人多稱為“庸人”,於是這種魚也被稱之為“鱅魚”,指不能上“檯面”的菜。
故而,鰱鱅它倆難兄難弟就成了送人,別人都嫌棄不想要的魚類!
…………
得到彭於宴的指示,魯榮便把釣到五條魚給放到彭於宴家中的冰櫃裡,給活生生地強凍起來了。
活魚直接強凍,這樣就能保持住魚的體內乾淨,無腥味,故而特別鮮。
收拾完畢,魯榮直接來到彭於宴的房間倒頭就睡。
他倆雖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臨時佔床睡,無傷大雅!
最主要,還是魯榮太困了……
懶得回家。
而縣醫院這邊,彭於宴看見魯榮發來訊息說,“兄弟,睡了啊。”便回了句,“趕緊睡吧,辛苦了。”
隨後,彭於宴也眯上了眼。
沒睡多久,天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