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 第五百六十一章 黃蓉出場,《射鵰》收視率破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六十一章 黃蓉出場,《射鵰》收視率破3, (2 / 4)

就這樣下去,《天驕無雙》的收視率能維持在2.1以上就不錯了,談何大火?

當然,2.1的收視率也不算低,很多電視劇收視率連1.0都沒有呢。問題對《天驕無雙》,天穹可是寄予厚望的。尤其是首日收視率出來的時候,他寄予的期望更大。

浙海衛視也差不多。

《天驕無雙》的首日收視率出來,浙海衛視給《天驕無雙》設定的目標底線就是爆款,甚至幻想過,《天驕無雙》播放到高潮的時候,收視率能夠破4。可現在,這個幻想破滅了。

看看《射鵰》的收視率和口碑,再看看《天驕無雙》的收視率和口碑,浙海衛視的高層渾然不是滋味。

可不是滋味的又何止是浙海衛視?

《射鵰》首日收視率出來之後,很多電視臺就後悔了。不過還試圖在心裡安慰自己:也許《射鵰》只是首播收視率高,往後就下滑了。畢竟,《射鵰》的書粉和王軒的粉絲很多啊。可若拍攝得不好看,等粉絲的熱情消耗殆盡,該撲街還是會撲街。

可第二日,《射鵰》的收視率居然還暴漲了0.22。尤其是口碑這方面,原著黨對改編成影視劇的要求有多高,眾人可都是知道的,稍有不合就會直接給差評。

可現在,《射鵰》的口碑居然也在上漲,而且評分高達9.6。這可不是粉絲多能解得通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射鵰》拍攝得真的好,甚合原著黨的心意。

照這個情況下去,《射鵰》的收視率肯定要爆炸了。

這叫一干電視臺如何是滋味?

當初他們可是有希望拿下《射鵰》首播權的,可卻嫌貴,嫌王軒拍攝得不好,不敢冒險。這才讓羊城衛視撿了個大便宜。

不過,最可憐的還是浙海衛視。

花1.2億買下《天驕無雙》的首播權,現在看來,能收回成本就不錯了。而若只是收回成本,對浙海衛視而言肯定是虧的,畢竟浪費了20來天的黃金檔啊。

不對,浙海衛視大機率連成本都收不回。

這麼說吧,電視臺跟廣告商的合作一般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定死的,廣告商跟電視臺談合作,投放廣告,價格直接商定,投放期間價格固定不變。

第二種,叫保底模式。這種模式,電視臺會和廣告商約定一個保底價格,然後再以收視率為基準,廣告價格與收視率掛鉤。當收視率達到多少時,廣告價格就會變成對應收視率的基準。說白了,第二種方式,廣告價格和收視率呈現的是正比關係。收視率越高,廣告價格越高,收視率越低,廣告價格越低。

兩種方式,於電視臺而言,第一種風險最低。一般電視臺會對該時間段播放的電視節目做一個收視率評估,然後再定好該時間段投放的廣告價格。

可如果對某個時間段播放的節目有信心,且不好評估收視率,一般電視臺都會選擇第二種模式。這是一種彈性模式,風險與利益共存。因為保底價格一般會比正常價格要低不少。若是收視率上不去,電視臺就虧了。可若收視率比預想的高很多,那電視臺會大賺特賺。

敢花1.2億購買《天驕無雙》的首播權,浙海衛視肯定對《天驕無雙》有信心的,

不出意外,肯定會選第二種模式。可現在,《天驕無雙》被《射鵰》壓制,估計連保持2.1的收視率都難。

鑑於此,黃金檔時間段投放的廣告,浙海衛視大機率只能收到保底價格,又怎麼可能收回成本呢?

而羊城衛視,估計要發大財了。

畢竟敢花1.6億購買《射鵰英雄傳》的首播權,羊城衛視對《射鵰》肯定非常有信心,大機率採用的也是第二種模式。而現在,這才播出第二天,《射鵰》的收視率就高達2.6啊。

如果能維持2.6的收視率,都足夠羊城衛視收回成本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