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造假,確實是一個不怎麼光彩的事情。
畢竟別人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匯聚而來的靈感,在當時製作出的什麼東西或者是畫出了什麼東西,這些東西的價值必然也要新增上別人的智慧財產權的成本。
可是造假就不需要有那麼多的門門,道道他們幾乎是沒有任何成本的,只需要藉助自己高超的造假技術,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別人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甚至完全可以複製別人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牟利,
從這一點上來說,在古玩古董行業當中,其實造假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當。
讓人愛,是因為這一行的確是有利可圖,不僅僅本身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後面的利潤空間更是大的恐怖。
讓人恨是因為假東西太多,這導致了古玩界的水越來越深,建甲和識別東西真假的技術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可靠,對於一個人的技術要求和歷史積累等等各方面的判別都是鑑別真假的最為重要的途徑,只要有任何一關沒有辦法能夠達到標準,恐怕最後留下來的也就只有一聲嘆息了。
古玩行業當中就是這樣,雙方之間一個買家一個賣家,既然你願意買我願意賣,那麼兩個人之間的交易就可正常進行,但是後續的質量以及真假和本身的價值是一旦交易完成之後就不再負責的。
所以在古玩界當中才會有了撿漏,還有被坑這麼一說。
古玩界在現在是如此,在那個時候仍然是如此。
自從卞九州,在當時的那個環境當中名聲大噪之後,首先盯上卞九州的肯定就是那些一門心思,想要作假賣假的古玩商人。
而有了這些古玩商人和他之間進行的合作,遍九洲也是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已經制造出了好幾千件在外觀質量,甚至在細節上,完全可以以假亂真的贗品!
不過卞九州這個人好像對於製假造假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番理解,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到底有什麼值得讓他自己感覺到難堪的。
反而有的時候他特別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會想方設法的對這個東西進行深度的剖析和研究,然後藉助著自己的造假製假手段,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能夠製造出與之前的那個東西本身的品質,外觀,甚至是質地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仿製品。
不過這個東西顯然在辯酒中的手中,又一次經過了記憶和材質上面的改良,這導致了這個東西居然比原來的真東西看上去還要真,本身的質量看上去還要好。
也正是因為腦海當中響起了卞九州這個人,所以此時的施鴻瑄老爺子在成年了許久之後,這才在內心當中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我現在基本上有了一些大膽的猜測,但是這也僅僅只不過是我的猜測而已,如果這個東西我這個糟老頭子沒有看走眼的話,這應該是來自於唐朝巫族手裡面的天元座,是當時巫族在舉行祭祀典禮的時候所使用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