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報的創立,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1917年初,《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為五四運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新青年》報大量介紹了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與此同時,倡導宣傳民主、科學與新文化。”
“《新青年》報於1922年7月休刊。後在1923年6月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正式理論性機關刊物。直到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停刊。”
“當初的進步青年是那個時代的新青年,如今的你們是這個新時代的新青年,想必聽了這節課以後,你們也能夠體會到跨越時空的共鳴。”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PPT,做幾道題,看看你們是否感受到了百年前進步青年思想的共鳴。”
方老師說完,便指著PPT上的題目開始提問。
“陳翰,你來答一下。”
陳翰抬起頭來,瞟了一眼題目,“這道題多簡單啊,我都做過,選A。”
方老師點了點頭,示意陳翰坐下。
“下一題,賀博。”
“選D。”賀博剛站起來就把答案回答出來,順帶著回懟了陳翰一句話,“剛講的原句。”
“是的,我們剛剛講過了原句。”方老師點了點頭,“答的很好,請坐。”
歷史課結束,方老師拿著教材走出教室,陳翰依舊趴在桌子上。
“真有意思,看就看唄,桌子上掏了個洞,還不承認,真沒意思。”賀博說著走出教室,生怕別的層聽不見似的自帶喇叭扯脖子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