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確實需要做出回答,在三、四十年前的那個時代裡,電影型別比較統一。
在曾經的那個時代背景下,電影更多的體現在挖掘人心深處的醜陋面。
不僅僅是華國,翻看那個時期的國外電影,大多數都是如此。
批判現實、諷刺人心,就像是周浩拍過的《金錢遊戲》一樣。
卡在紅線邊緣,死亡徘徊。
此類電影,藝術價值遠高於票房本身。
反映了曾經那個時代背景下,特殊的人物關係,特殊的社會結構。
以點概面,不是過度追求特殊鏡頭,直麵人們的陰暗和社會的複雜。
話題到此為止,不再過多論述。
周浩和寧武就著幾部封禁類影片,在書房聊上了頭。
中午的時候,還嘴巴不停的講述自己的想法。
如同魔怔了一樣,吃完飯,沒管邢若瑜的冷臉,再次鑽進書房,繼續專研電影。
“看來是我想多了,當導演的果然都是一個德行!”
本以為周浩是個年輕人,在話題方面會和寧武有代溝。
邢若瑜卻不曾想到,所謂的年齡代溝,也得分情況而言。
導演這一行,想要找尋話題,簡直不要太簡單。
如果把周浩上學時的女老師拉過來,看到這麼多的封禁類電影,興許比周浩還要激動。
研究價值太高了!
整整一個白天,兩個人不見任何疲態,越聊越是投機。
寧武還給周浩講述了很多自己拍電影時候的技巧和想法,聽得周浩如痴如醉。
不時會插嘴幾句,說一說自己拍劇時候的想法,寧武也樂在其中收穫頗豐。
“要是有機會,我一定要和你合作一回!你說咱倆一塊拍一部劇怎麼樣?”
“拍劇?武哥你不打算拍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