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門後面是個面積頗大的倉庫,但它的天花板只有兩米多高,給人的感覺特別壓抑。
這也是地下空間的通病,高度基本都是兩米出頭。
倉庫裡堆著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裝備,它們東一堆西一摞,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分門別類。
賀雲波主動介紹:“徐隊,這是敵人打過來的時候,我們搶運過來的,都是不能落到敵人手裡的實驗武器!”
當兵的,沒人能拒絕先進的武器裝備,徐振自然也不例外。
可嚴曉航比他還要快上一步,順手抄起一支步槍,端在手裡仔細打量。
這支步槍很有特點,除了看起來很科幻的槍身之外,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就是槍管上加了個雞蛋那麼粗的套子,就像一支微縮版的馬克沁,明明是件很精緻的東西,可看起來卻給人一種蠢笨的感覺。
徐振脫口而出:“複合步槍?”他扭頭看向法琳,心中充滿了疑惑。
直覺告訴他,這東西肯定和實驗室有關!
徐振在實驗室那份資料裡看過這東西的設計圖,簡單點說,複合步槍就是普通步槍和電磁步槍的綜合體,所以叫複合步槍。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給普通步槍加一套電磁加速附件,大幅度提高彈丸的出膛速度,達到增強威力的目的。
按資料上的理論,可以將子彈的出膛速度提升到每秒四千多米。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直接製造電磁步槍?搞這種二合一的玩意,不是股褲子放屁麼?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製造純粹的電磁步槍並不困難,但這裡有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槍管長度決定電磁步槍的出膛速度,想到達理想的威力,槍管就不能太短。
普通步槍的出膛速度,大約在每秒一千米左右,電磁步槍使用同樣長度的槍管,子彈的出膛速度竟然還不到七百米!
想達到同等的威力,起碼要把槍管加長三分之一!
當然了,提升發射功率也是個很有效的辦法,但軍方必須在電池容量和發射次數上取得一個平衡,提升功率的必然結果就是耗電量的增加和發射次數的降低,這是軍方無論如何都不能容易的結果。
這個平衡點,行業內稱之為理想功率。
複合步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出來的新式步槍,既有安全可靠、維護方便的傳統結構,又有電磁步槍初速快、威力強的優點。
同等長度下,複合步槍的射程是普通步槍的兩倍,威力不低於三倍!
而且這東西是普通步槍的底子,拆掉電磁部件就是一把造型略微有點怪異的普通步槍,就算電磁部件出現故障,也不影響繼續開火。
威力下降那也是一把槍,總比徹底變成燒火棍好得多吧?
換句話說,只要外形合適,普通步槍也可以加掛電磁附件,秒變複合步槍,完全可以對現役武器進行全面升級,而不是重新裝備新式步槍,從而節約大量軍費。
不過,出膛速度太高,會加大槍管的磨損,降低使用壽命。
據徐振所知,除複合步槍外,軍方設計過複合手槍,但手槍的槍管實在太短,電磁附件的體積又太大,改裝之後不止結構特別複雜,體積也增大太多,威力卻沒多大提高,總之就是得不償失,最後胎死腹中,相關的設計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沒想到,這邊居然造出了實物!
法琳輕輕一笑,也抄起一支,直接背在身上:“通用彈匣,裝上電池就能用,不來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