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產出仍然十分有限,壓根兒不夠這麼多人塞牙縫,只能優先供給老人和孩子。
不過,絕大多數老人都拒絕了,他們選擇忍肌捱餓,把省下來的食物留給孩子們。
聽到這裡,徐振心裡那個難受勁兒就甭提了。
還有就是地下堡壘的情況,除了這裡之外,呂慶還知道其他幾個避難所的位置,每個避難所多則上百人,少則三五十人,缺乏食物和飲水,是所有避難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徐振的腦袋更大了,但也有了明確的思路:“這麼說,只要有足夠的電池,就能把所有合成機全都利用起來……”
“最後再搞一些合成機,人太多。”呂慶說。
徐振點點頭,開啟個人終端調出城市規劃圖,以實驗室為中心,仔細辨認附近的建築,尋找有可能大量儲備電池的地方。
這東西是軍方最重要的戰備物資之一,也是敵方管控的重點,必須是那種相對隱蔽的地方,才有可能儲存到現在。
發電機當然也可以,但那玩意比電池難找多了。
拉一條電線倒是簡單,可那麼多避難所都等著用電,一旦某個地方用電量大增,還不立馬引來敵人的搜查?
看了半天,徐振的目光最終落到鐵巖的東北方向,那裡是鐵巖的重工業區,造艦工廠就在那裡。
敵軍佔領鐵巖之後,第一時間控制工業區,如今滿天亂飛的工蜂,就是敵人利用工業區的裝置和原料製造而來。
那裡一定儲備了足夠的高能電池,如果搞到一批,就能立馬解決眼下的問題。
對其他人來說,潛入工業區根本就是送死,可徐振有工蜂的識別系統,計劃周詳加周密安排,還是有可能成功的。
說實話,徐振自己都對這個計劃抱著極大的懷疑,然而在其位謀其政,既然當了這個指揮官,擔肩膀上的擔子再重,也得咬牙挑起來。
下定決心鎖死了目標,下一步就是制定詳細的行動方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走四通八達的下水道,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目的地。
徐振叫來呂慶,詳細瞭解沿途的情況。
呂慶知道的也不多,但也提供了一些非常關鍵的資訊:兩地相隔三公里,中間至少有兩處關鍵節點被敵人炸燬。
這還只是呂慶知道的,不知道的肯定更多。
另外,下水道始終都是敵人關注的重點,每天都有大量無人機到處巡視,只要離開避難所,就沒法避開工蜂的搜尋。
下水道里每一天都會發生戰鬥,每一天都有大量工蜂被己方摧毀。
別以為摧毀了工蜂是什麼好事,敵人可以透過工蜂失聯的位置,大致圈定己方人員出沒的區域,順藤摸瓜圈定避難所的大致方位,暴露的避難所無人例外,全都被敵軍摧毀。
眼下除非必要,否則困守地下的守軍輕易不出避難所,這也是物資極度缺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