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做這一切,包括挑選的這個時機,當然都是有算計的。
他就是打算一步一步,將事情推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場面上。
先扯出來他被抓霍元甲被逼比武之事,這只是拋磚引玉,不管洋商會的人解不解釋,都定然會在在場大家心中投下疑問。
而如果說這個還是有疑問,哪怕國人們都不敢說一定確信,那接下來證據確鑿的事情,就足以一錘定音,甚至讓這個疑問都開始變得不那麼疑問了。
而他選在這個時候出來,也是為了噁心一番洋商會。
經過了這麼一出之後,洋商會必定是會狼狽不堪。
那麼最後,到底是宣佈這場比武,霍元甲勝利,還是公然黑幕呢?
後者不可能,畢竟現場還有那麼多洋人看著,就算這些洋人立場未必在李勇他們這邊,但是肯定也不會介意去看洋商會的笑話,那他們的臉面就全丟掉了,損失反倒會更大。
而前者,那就意味著洋商會必定要憋屈這一回。
這也算是對當初他們把自己抓走的報復,反正都要得罪了,那不如給自己多爭取點好的。
不過,他也沒有蠢到徹底將對方得罪死,那樣他此行的任務反倒都可能完成不了了,畢竟這些洋人真要發瘋起來,別說他們精武會,現在的同盟會都撐不住。
所以此時李勇雖然是懷著幾分激動狂湧的情緒,咆哮一般地吼道:“但是我沒有想到,這個日本人,會無恥下作到這種地步!”
但是這時候他就很明智地沒有將洋商會一起拖下水,而是隻針對三田龍一一個人。
且不管那另外三人對這件事情是默許縱容還是完全不知情,就算他們都是參與者,這也是李勇的必然選擇。
畢竟,他就算在此時掀起再大的風浪,也不可能一下子將洋商會完全推倒,最多是動搖一下,還可能因此引來洋商會的報復。
如果完全撕破臉皮的話,他們報復起來,可就不會有什麼顧忌了,到時候還是自己這邊吃虧。
反倒是將三田龍一單獨拉出來,一方面有可能將托馬斯他們也引過來,讓他們跟著一起落井下石;另一方面……
三田龍一到底是日本人,而日本人與洋人,可不是一條心,洋人也不可能完全接納他們。
這也是為何,二戰中日本最後會走到美國對立面去,結果嘛,落了個認賊作父的結局。
而在當前的情況下,在國人群情洶湧,而李勇這邊又有證據、甚至托馬斯幾人還可能背刺的情況下,三田龍一肯定是不可能得到洋人們的聲援的,到時候必然是人人喊打。
讓他灰溜溜滾出上海都不是不可能,畢竟他身後的日本也會要考慮華人和洋人們共同的反應,做生意的人嘛,要是被人憎狗厭,那也是一件很傷腦筋的麻煩事兒。
而且,這同樣對於洋商會是一個重大打擊,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他報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