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酒勁上頭,折騰了大半夜,現在淑英還沒起床,秦河準備去做一個愛心的早餐,
煮好面,每人碗裡一個煎蛋,剛剛好!
吃完早餐,生產隊又開始敲銅鑼上工了,秦河無奈地端起鋤頭準備上工了。
小李莊以往是真沒什麼副業,男人們大部分時間撲在旱田裡勞作,女人們去種紅薯玉米黃豆,反正大部分時間都在地裡幹活。
原先,大隊也有幾個小作坊似的社隊企業,一個生產酒的小酒廠,生產高粱酒和米酒,但是小李莊有一個天然的缺陷,那就是糧食不足,根本沒有多餘的高粱大米原料,而從別的村或者供銷社買,成本又太高,最後只能破產。
後面還搞了一個榨油的小作坊,也因為小李莊先天條件不行,這山腳落,連一條大馬路都沒有,人家挑到你這裡來榨油,還不如挑到其他地方。
最後,這榨油小作坊就成了村裡平時榨油的地方了,也沒什麼其他收入。
至於做其他生意,整個小李莊彷彿找不到一樣優點,除了近千畝旱地,兩三百畝沙田,最後還有三座石頭山,小李莊世世代代就靠這個生活。
秦河今天被安排耕田,拉著生產隊的牛,在泡了一個冬天的旱田裡翻耕,一天下來,整個肩部都磨紅了,這種生活讓秦河苦不堪言。
終於又熬了一個星期,老丈人終於確認飼料的真實性,準備召開全體社員大會,老丈人也提前和秦河打好招呼了,這次主要介紹飼料問題,還得秦河上去介紹。
這個年代開會都是選擇晚上,主要白天要組織生產,晚上大家才能組織開會,實際上到了八十年代初,大隊已經很少開會了,每個月開兩三次會統計一下生產進度。
而在姜百里的記憶中,六七十年,那才是折磨人的年代,白天拼命幹活,晚上還得讀兩小時毛。選,大家組織學習,誰拖後腿,誰就是叛徒。
小李莊五百多口人,大概一百零幾戶,這次開會在大隊禮堂,兩百多人坐在一起,各自帶著自家的小凳子,坐在角落裡,議論紛紛。
婦女們開始燒水倒茶,村民開始討論,不過他們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分產到戶的事,這事越鬧越大,今年大家談論的話題,大多都是這個話題。
秦河回家洗了一個澡才去的,提著一籃雞蛋,有十個,其中大個雞蛋五個,普通土雞蛋五個,非常明顯的對比。
李書記開始發言,說了一大堆今年生產隊任務等等話題,說了十來分鐘後,李書記終於把話題引到建雞場上面了。
這個話題一提出,眾人頓時紛紛議論起來。
大家紛紛發言,前些年,大隊曾經也提議建養豬場,但是被眾人投票否決,酒廠和榨油作坊可是前車之鑑。
這次一提養雞場,發言的大多都是反對聲,李書記雖然威望高,但是這種關係集體利益的事,大家自然而然會發言。
李書記並沒有透露超級飼料的事,他想把這事讓給女婿說,實際上,他也有意想讓秦河走上前臺,未來或許可以接他的班。
見眾人意見很大,李書記終於讓角落裡面的秦河上臺。
秦河笑呵呵提著雞蛋,走到前面。
秦河直接把雞蛋籃子放在櫃子上,神情帶著笑意,朝著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