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原本喜喜洋洋場景並沒有出現在小李莊。
反而一河之隔的大李莊今年聽說每個人分了差不多五百斤糧食,另外生產大隊核算工分,十個工分能換五毛三,這遠遠超過小李莊的年景。
小李莊今年卻沒有多少喜慶氣,今年小李莊乾旱嚴重,農作物歉收,大家工分又不值錢,連吃飽飯都成問題,誰還有心情過年!
以往過年前幾天,大家都會去供銷社買幾尺布,給家裡娃兒做新衣服,有些家庭還會買幾斤肥豬肉,再買點糖果和桂圓乾,那年味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往年鎮上的裁縫都會挑著擔子,把鎮裡公社企業裡的小裁縫機偷偷挑出來做私活,裁縫在這個年代是很受歡迎的職業,每年過年這段時間都忙不過來。
這些過年活動,今年都和小李莊無緣了,大家為了養活幾個孩子,連人都養不起,哪裡還有糧食養豬,有些家庭又捨不得賣,那小豬養了一年,瘦得皮包骨似的。
儘管不想面對,可過年的日期依然來臨,大年三十,秦河又在李書記家吃的團圓飯。
過年,李書記家也沒啥好東西,就一點瓜子花生,其他糖果今年都沒賣,那一點桂圓乾還用繩子串起來,生怕小孩偷吃了。
為此,秦河不得不又掏出一斤大白兔奶糖,讓幾個小姨子笑開花。
有了幾次零食收買後,三個小姨子對秦河是越發熱情了,就連淑晴也改口叫姐夫了。
秦河時不時變魔術似的把零食變出來,讓幾個小姨子覺得秦河太神奇了,粘在他身邊,永遠有驚喜,秦河和李書記一家的關係,也越來越像一家人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儘管這幾天,天天能和淑英見面,可兩人單獨見面的時間根本沒有,淑蘭像一個跟屁蟲似的跟在他屁股後面。
村裡最後幾個知青,這幾天都鬧得有些歡,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些知青城裡的父母,還是捨不得孩子在農村吃苦,想方設法讓兒子進城,一大家子拖家帶口,大不了一家人吃點苦,總能熬過去,總比繼續在小李莊這窮山惡水的地方喝西北風。
那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條件,特別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女知青,城裡就幾個哥哥弟弟,都還擠著睡上下鋪,為工作發愁。
這種條件,城裡父母根本沒條件讓她回城,哥哥弟弟也恨不得她待農村一輩子,在這種備受煎熬的情況下,家庭關係自然不可能和諧,為此還差一點鬧出了人命。
小李莊幾個知青還好,鬧了這麼久,也最終選擇離開,附近村莊,已經有女知青在絕望的情況下走上絕路,當然這種情況還是少數。
小李莊的幾個知青,再折騰,也就這幾天的事了,李佔軍這幾天也和村裡幹部在處理知青遺留問題,既然留不住人,何況大家也不想留,大隊乾脆給所有人開了證明信,願意回去的,都回去,省得再生事端。
大家藉助拜年的藉口,大包小包拖家帶口離開小李莊。
1980年春節過後,整個小李莊,只剩下姜百里選擇留下,後面,李佔軍也詢問過秦河幾次,聽到的依然是毫不猶豫的決定。
這下李佔軍也徹底放心了,開始商量給兩人辦理結婚事宜了,關於秦河父母的想法,秦河敷衍說父母不反對,但是路途太遙遠,也不能過來。
實際上,秦河根本沒敢把自己要結婚的事在信上和父母說,他生怕到時父母藉助關係,把他和淑英的好事破壞,先生米煮成熟飯再說。
不過這事,估計也就瞞半年一年時間,不過有了一年時間,秦河覺得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