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邢老叔、邢嬸子,晚輩如今立業未成,恐怕暫不能考慮,這成家之事……”
李昭一邊說著,一邊也在觀察著在場三人的神情。
丫鬟收拾東西下去了,這廳堂中只剩下四個人,林如海臉帶微笑,視線卻在邢忠身上。
而邢忠夫婦都帶著幾分侷促,但相比於妻子更多是緊張——如果只是面對李昭還好,但在林如海面前,個人氣場加上官威,的確對她這種小老百姓心態的很有壓迫力,邢忠卻多少還有些別的情緒。
李昭立時便知道了,原來今日之事,不是林如海想的,而是邢忠這邊的主張。
李昭至今也無法確定林如海究竟是何想法,看他明顯已經知道自己的那點心思,但既沒有直接戳破,卻也沒有婉拒,李昭想來想去,也只能理解為他是想要考驗自己了。
林黛玉如今的年紀,也確實還沒到必須要考慮婚事的時候,再加上林如海如今的的處境,恐怕也難找到什麼好的親家,所以騎驢找馬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說來也是有意思,就算不考慮賈寶玉本身的原因,林如海活過來以後,他想要和林黛玉在一起也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林如海如今既是帝黨,又做孤臣,如此不僅是和文官得拉開距離,與這些武勳之家自然那也不能走得太近。
要說跟賈政這個妻兄來往還能說得過去,結成兒女親家的話,就難免會惹來天意的不滿。
林如海原本還得苦惱這個問題,但在知道寶玉那德行之後,反倒不需要再去考慮了。
就算林黛玉已經喜歡上了寶玉,他都得想辦法拆散了,何況黛玉如今對寶玉還沒到非他不可的那份上。
疼女兒,可不代表什麼都會由著她。
當然,也更不可能採納李昭的之前那個建議,把寶玉招過去自己手下。
這樣一來看似可以光明正大的與賈家切割,但一個處理不好,卻是兩邊不討好的結果。
武勳這邊不行,文官那裡本來就沒什麼交情往來,所以林如海若是要擇婿的話,按照他當下在朝野的定位,恐怕還真是得要考慮一些潛力股。
常理來說,他應該是把目標放在新科士子身上,到時候來一個榜下捉婿,與林黛玉能夠琴瑟和鳴,也不會讓女兒受了委屈。
不過李昭的存在,反倒讓他有些不同的想法。
李昭與林黛玉相處的不錯,至少不用擔心女兒所託非人。
而且李昭於他有恩,不過客觀說,這種恩情他認那就有,不認李昭也沒辦法。
關鍵還在於李昭很得他的賞識,當初甚至很想要將李昭招到手下,若是能夠由他親手教導,不管是跟在身邊做事,還是準備科舉,有林如海的支援,想來都能有一番出息。
如此林如海也不用擔心現在如何抉擇了,只是皇帝親自點名讓李昭進入繡衣衛這個事情,不管是林如海還是李昭都沒有想到,只能說世事無常吧。
但這樣一來,李昭的身份卻又跟寶玉一般,沒那麼合適了。
當然,若是林如海非要堅持,以李昭的出身,若能夠求一個皇帝的恩典,也還是有希望的。
不過這問題卻又來了,既不是非李昭不可,那又何必要在他身上下重注呢?
林如海雖然不至於因為當初被李昭拒絕,就對他有什麼看法甚至“記仇”,但也肯定不會把注都押到他身上。
總而言之,這事情也不是一時片刻就要抉擇的,所以稍看一下情況再說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