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此!”
這宣旨聲,自然一直傳到了殿外,讓林如海、賈政他們也聽到了。
聽到最後賈政還怔了一下,感覺有些恍惚的不真實感。
他剛剛沒有聽錯吧?
怎麼那聖旨上,居然還有昭兒的名字?
當然,上面也有賈璉的名字。
皇帝雖然對於內情心知肚明,但也要給林如海一個面子,不過給賈璉的封賞也就是圖個天子賞格的名義,也表明天子將他記住了。
實際好處並不大,但也足夠他拿出去吹噓了。
而賈政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之前私下也請幕僚們參詳過一下,不管是對於林如海的賞格,還是賈璉的賞格,其實都沒有意外,意外的是出現了昭兒這個名字。
欽賜脫奴籍其實算不得很大的恩賜,但能夠上這樣一份封賞的聖旨裡,本身就是一份榮耀了。
何況同樣的事情,賈璉做、林如海做,和皇帝下令做,這其中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這或許說明,昭兒甚至已經入了聖聽。
林如海對此卻沒有意外,因為他的奏摺中就寫明瞭昭兒的作用。
他相信皇帝是賞罰分明的,甚至還覺得這封賞太少了。
不過這倒也正好,自己往後可以放心地用昭兒,而且還能向外昭示,是因為陛下的看重,才會提攜昭兒的。
不過注意到這些的人,大概也就他們兩個,朝官們大多的注意力還是在前列,尤其是對於大殿內的三品上重臣們。
其實只是一個四五品官的升遷,並不值得他們投入那麼大的注意力,大部分在意的是這背後的意義。
那蘭臺寺卿王政心裡就十分意外,他們私下討論時都以為皇帝會讓林如海在蘭臺寺繼續當初未完的事業,卻沒想到皇帝直接把林如海調去了已經歸他掌控的大理寺。
這既是有心培養,也是一種保護。
如今看來,皇帝對林如海的確是厚愛。
大理寺卿便是皇帝心腹之一,大理寺也已經讓他經營成了皇帝的自留地。
在此處發展,對林如海來說,最是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