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慶詢問,正合心意,奇計立即表示願意上前線。
於是,一個月後,奇計被調入大營任右營主將,臨行時帶走了兩千督造營的兵馬——這是聞仲允許的,也是給奇計的補償。
皆大歡喜。
來到大營後不久,聞仲就又一次發起了進攻。
初來乍到,奇計自然要建立威望,奮勇當先,力斬敵將十餘人,斬妖獸三頭,極大鼓舞了士氣,奪地七十里。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事實上,在聞仲麾下一眾悍將陸續離開北海,到各地任職後,聞仲麾下大軍戰力是明顯下降的,儘管依舊有不少武將,但遠不如之前。
鄧九公已經算是走的比較晚的了。
就說原世界中,聞仲西征之時,手底下就沒什麼大將,若非在黃花山收了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人,連充門面的武將都沒有,只有兩個隨侍的徒弟。
這是個人武力氾濫的時代,一騎當萬不是玩笑,沒有大將,麾下大軍的戰力就無法發揮出來。
就比如聞仲明明預知了姜子牙要來劫營,也做好了相應的安排,但還是被西岐將領突破防禦,燒了糧草,遭逢大敗。
所以這一戰極大振奮了軍心。
原本按照聞仲的意思,既然袁福通或者說他背後的人是要拖住自己,那就調走軍中悍將充實殷商腹地,穩固統治,然後憑藉軍隊數量和質量優勢,磨死袁福通。
因此,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大勝了。
這次勝利是袁福通沒預料到,下一次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果然一個月後,袁福通捲土重來,軍中的妖獸多了不少,而且個個散發著強大的氣息,距離渡劫成仙已然不願。
這點修為在奇計面前根本不算什麼,但此時奇計隱藏氣息,展露的也不過是接近仙境的修為,遇到圍攻,當然要敗退,但還是在敗退中奮力擊殺一頭妖獸。
聞仲前進的道路又被堵上了。
……
時間匆匆又是兩年,袁福通屢戰屢敗,但愣是打不死,依舊頑強的抵抗著。
戰場殺了無數,俘虜抓了無數,奴隸貶了無數,北海各地幾乎都要空了,依舊不能讓袁福通折服。
或者說,袁福通也是身不由己。
奇計能感覺到,也悄悄去看過,坐鎮北海的,有太乙境的妖魔。
而且更有不少同樣的氣息在深處潛藏。
奇計當然不會過早展露實力,免得被人盯上,每次都是在妖獸的圍攻僥倖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