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奇計也終於達到法海要求的標準,準備下山。
今日,便是奇計下山的日子。
臨行前,法海又送了一件袈裟,一隻金缽。
袈裟者,佛衣也。
平素和尚只穿普通僧衣即可,關鍵的時候,還得袈裟頂上,畢竟“佛靠金裝”嘛,袈裟代表著和尚的臉面。
《西遊記》中金池長老一生都在收藏袈裟,唐玄奘一件錦斕袈裟,就讓他殺心頓起,可見袈裟在和尚心中的地位。
法海送的這件袈裟,自然比不上唐僧的那件,但也是上等的法器,以元嬰期靈蠶吐絲為材織就,鑲嵌七寶,金光閃閃,又燒錄陣法,以達到趨避水火之、祛除百邪之功效。
當然也只是相對的,遇上了三味真火,照樣會被燒成灰;遇上了大妖,也擋不住邪氣入侵。
金缽雖然差了點品相,但也不容小覷,神物自晦,看起來只能作為飯盒的金缽,也是以特殊材料打造而成,內建伏妖法陣,一旦有妖怪被罩住,頃刻間現出原形。
同樣的也有限制,僅限渡劫期之下的妖物,再強就能打破金缽了,對奇計來說,只是個添頭罷了。
他倒是眼饞法海手裡的紫金缽,那都到了法寶的層次了,可惜法海沒有給的意思!
以前的世界,奇計都是一個人摸索著修行,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直到這個世界,在法海的教導下,算是對修行體系有了一個全面的認知,也明白了武器裝備等級的劃分。
利器、寶兵,法器、法寶,再之上,法海或許知道,但沒告訴他。
所謂心懷利器,殺心自起,可見即便是利器,也非同一般,奇計在初級世界得到的那些東西,都只是利器,連寶兵都算不上。
從三國世界獲得的青釭劍,才算是寶兵一流。而法器,只有在水滸世界裡得到的松紋劍,也只是下品法器。
而法海一下就送了禪杖、袈裟、金缽、寶劍四件上等法器,更不用說還有成套的法衣了。
拿著這些東西,奇計心裡不由感慨:法海師兄,這四十年來,你到底是貪墨了多少香火錢啊!
……
“師兄,師弟走了。”渡口上,奇計與法海依依惜別。
“走吧,走吧!”法海揮揮手,轉身離開,沒有一絲留戀。
再不走,師弟這眼神都要把他身上的袈裟吃掉了。
奇計十分遺憾的撥出一口氣,可惜了這袈裟,那是能擋著白娘子掀起的漫天洪水的法寶啊!
離船上岸,再度整束行裝。
袈裟化作陳舊百衲衣,下著一雙百納鞋,禪杖化作木杖,金缽色澤泛黑,揹著行囊,裡面裝著寥寥兩件掩人耳目的換洗衣服和度牒文書,些許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