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是長子,父親身故,豈能不在身邊?”辛評反駁道,“還是麴義將軍留下吧,元圖多智,正好留下來輔助。”
“顏良將軍才是我軍最負盛名的大將,不若讓他留下來,定能震懾劉琨。”逢紀反駁道。
袁紹麾下的幾位大將,麴義自認功高,一向誰都不放在眼裡,只聽袁紹的命令。在袁紹死後,立即向繼任的大將軍袁尚投誠。
在這個世界,袁紹倒是沒有因為他功高自矜而殺了他,好好的活到現在,還是袁紹手下第一個晉階神通境的大將。
顏良、文丑早年隨袁紹征戰,倒是和袁譚熟識些,傾向於袁譚,不過他們倒也沒有完全倒向袁譚,袁尚也在拉攏他們,只是他們還有疑慮,未有最終決定。
張郃、高覽二人因為之前地位較低,後來才被提拔起來,與跟在袁紹身邊的袁尚跟熟識。
至於其餘大將,各有傾向,這段時間,不論是袁譚還是袁尚,都在拉攏軍中諸將。
田豐看著這一切,心裡默哀。
大將軍還未下葬呢,就開始爭鬥了。
這一刻他有些心灰意冷。
若是大將軍早早定下世子之位,也不至於有此紛爭,只可惜大將軍一直優柔寡斷,遲遲未下決定,以致最後連遺言都來不及說,就直接離世。
“劉琨是不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選擇退軍?以十餘萬人的性命換取退軍的理由,就是為了讓兄弟鬩牆的慘禍發生,他再來收拾殘局?”
想到這裡,田豐臉色慘白,抬起頭,忽然就發現沮授也正看向自己,同樣的神色恍惚。
正要說出自己的猜測,卻被沮授搖頭制止。
看看正在爭吵的眾人,田豐嘆了口氣,不再堅持。
在場不是沒有聰明人,即便一時想不到,終歸會想到的,之所以不提,是他們有自己的利益。
要真在這裡說了,那得罪的人就多了,還能在袁家這裡混下去嗎?
猜測是假,離間了兄弟情誼;猜測是真又能如何,要讓二人其中之一放棄,談何容易?
到手的權力,誰都不願意放棄。
田豐不發一言,爭論到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不知道後來是誰提起了劉備,最終決定讓劉備帶人留守,駐軍黎陽。
黎陽,已經在大河之北。
……
數日之後,袁尚以為父發喪為由,撤離濮陽大營,返回河北,留劉備守黎陽,田豐自請留下輔助。
而奇計趁機進駐濮陽,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這個期盼了三年之久的地方。
然後,在眾將的請戰聲中,乾坤獨斷,決定班師回朝。
三年了,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他還沒回去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