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到手了,但劉備並沒有喜色。
毫無疑問,傳國玉璽是好東西,天子正統地位的象徵,代表著天子之位的合法性。
但好東西也得有命去承載才行,劉備只有區區一郡之地,顯然不足以承受這東西。
不但不能要,就連給誰都是個問題。
袁術去世,仲氏帝國滅亡,但天下依然有兩個天子。顯然,這代象徵著天子正統的傳國玉璽,誰都想要,但無論給誰,另一個都會不滿。
劉備至今都未明確到底承認哪個朝廷,無論是劉表還是袁紹,只要有詔書來,他都接著,對自己有利的執行,對自己不利的無視。
但這次不一樣了,傳國玉璽,著實是個燙手的東西。
但現在,想扔都沒法扔。
劉備沒有辦法,於是邀請曹操劉備,共同商議對策。
……
袁術離開淮南,奇計就到了江夏,十萬大軍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廬江太守劉勳,袁術離開的時候並未帶上他,大概也有讓他斷後的意思。
劉勳也沒有辜負袁術,在袁術離開後,立即於皖城集結大軍,準備嚴防死守。
居巢長周瑜直接被徵,進入皖城。
奇計也不猶豫,準備完畢後,立即率大軍直撲皖城。
劉備等人在合謀伏擊袁術的時候,奇計就在後方抄袁術的後路。
劉勳擺出一副死守的模樣,奇計也沒有好辦法,只能攻城。
但劉勳經營廬江數年,皖城又是新治地,被重新加固修建,又有充足的守城之人,就算奇計麾下戰鬥力很強,一時間也難以破城。
攻城間歇,奇計也沒有停著,下令彭蠡澤水軍基地大軍出動,沿江登陸廬江,攻破被調走軍隊的其他各縣,斷絕劉勳後路,從後方進行夾擊。
當劉備等人擊潰袁術大軍之時,廬江之戰也到了關鍵時刻。
廬江守軍畢竟不如奇計的大軍,戰鬥力不如,士氣不如,武將不如,能堅持下來,全憑堅固的城牆,充足的守城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