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被呂布、劉備一鍋端,隻身逃走,又成了光桿司令。
再之後,孫賁就帶著他們投奔了吳景,不久就帶著軍隊來涇縣,抵擋荊州軍的進攻。
直至今日,收到吳氏傳來的投降建議。
他很想反對,但卻找不到理由。
他知道,一旦投降,他就沒有了機會,還不如當初冒險跟在那劉琨身邊。
他不想投降,但守軍已經不願再打下去。
涇縣守軍出城投降,奇計也沒為難,正常接替,重新任命官員,然後把僅剩的三千丹陽兵編入軍隊,由程普統率。
等到了宛陵,吳景開城出降,吳氏也帶著幾個兒子投降,面對這個殺子仇人,表現的十分坦然。
淚,在暗中已經流乾。
十五歲的孫權,果然是一雙閉眼,十分獨特,在奇計建議下,孫權被徵為郎,將帶著家人遷居襄陽。
吳景被封偏將軍,帶一萬舊部,另外一萬丹陽兵,分給其餘將領統率,提高整體的實力。
丹陽兵的戰鬥力,這一個月來,已經得到了荊州將領的肯定。
……
吳景投降,奇計並未停留,繼續帶著大軍北上,直奔笮融而去。
笮融襲殺劉繇不足兩月,根本來不及收服駐守在各縣的將領,溧陽、蕪湖的守將是劉繇舊部,奇計大軍殺來,也是直接投降。丹陽笮融新任命的守將,也只抵擋了一天,就被攻破城門。
然後,奇計直撲秣陵。
沒錯,笮融依舊在秣陵。
趕走劉繇後,牛渚大營的水軍分裂,分投袁術、劉表,沒有水軍護衛,笮融可不敢待在離大江太近的石城,而是把石城洗劫一空,又回到秣陵折騰。
奇計大軍殺來,南面屏障不戰而降,讓他陡然感到壓力。
於是他想到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