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階是孫堅舉薦的孝廉,所以視其為恩主,孫堅戰死後,就是桓階冒著還在喪期的風險,請求劉表歸還屍體。如此一來,桓階名聲大振。
官渡之戰時張羨起兵叛亂,桓階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或許這其中就有孫堅戰死的緣由在。
儘管桓階勸說張羨起兵的說辭是為投效朝廷,但桓階絕不是那種甘願為大漢犧牲的人,所以曹操封公建國,桓階就轉成了魏國的官員,後來官至九卿,還成為曹操的顧命之臣。
在奇計看來,桓階之所以遊說張羨叛亂,除去私人恩怨,大概是看不到劉表最後勝利的希望,若是換了劉備是荊州之主,大概桓階就不會也不敢如此做。
遊說了張羨起兵叛亂,耽誤了劉表幾年時間,死傷無數,最後竟然還活的好好的,實在讓奇計無語。
換了他來,第一時間就會把桓階弄死。
當然,現在這一切還未發生,還有改變的機會。
又是半個月,桓階回鄉,奇計也算是認識了他,三十歲左右,化形境的實力,即便未到中期,也用不了多久。
奇計也只是認識了一下,沒有另做他想,桓勝剛死,他是不可能出來做官的。
七月的時候,劉表奇計接到劉表的來信,孫堅要來攻打襄陽了。
聞訊奇計立即聚集兵馬,留下三千人守長沙,帶著一萬人北上。
這次,他要把孫堅留下。
……
祖安心裡暗罵,自己的運氣實在太差了。
這一年的時間,他就沒好過。
孫堅回到豫州之後,接任了豫州刺史,但他這個刺史,一點權力都沒有。防務、官吏任免都在袁術手上,也沒幾個人在乎他的想法。
不但如此,袁紹奪取冀州後,又來爭豫州,畢竟豫州是他老家,這就和袁術起了衝突,作為猛將,孫堅毫無意外的被袁術派到戰場上,抵擋袁紹的進攻。
幾個月的大戰,孫堅的軍隊又回到之前從荊州逃出來時的數量。這期間,他又歷經了數次生死。
但好歹算是為袁術立了功,孫堅終於有了一塊地盤,好生休養了幾個月。
好日子還未開始幾天,袁術又想起了和劉表之間的仇怨,於是派孫堅再來攻荊州。
此時孫堅才有多少人,一萬多,而且很多都是這幾個月才招募的,戰力遠不能和之前的百戰之卒相比。
而劉表,背靠一州之地,去年就有數萬人馬,而今想來會更多,軍隊的戰鬥力也會更強。
這意味著,他將再次陷入險地。一個不好,將會隕落在這次戰爭中。
他不是沒想過逃走,但逃走簡單,想要重新崛起就難了,白手起家,不適合這個世界。
“必須弄死他,否則不知道哪天就被他坑死了。”祖安再次堅定了這個想法。
“劉琨,同行是吧?便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