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奇計麾下的這三千餘軍隊,威勢一日比一日更重。終於到了某一天,量變終於達到了質變,似乎某種特別的東西被啟用,一股渾然一體的氣勢從軍中升起。
軍道陣勢,形成了。
奇計心中大喜,半年的苦練沒有白費。
這兵是黃忠的兵,更是他的兵。
沒錯,奇計南下後,擔任長沙郡尉,這支兵也就歸屬長沙郡了,只是桓勝沒有指揮權,只聽奇計的命令。
黃忠於是接過了校尉一職,其餘三個司馬不變,各領千人,歸於黃忠之下。
何宇晉升軍司馬的願望落空,十分遺憾,訓練中更加賣力。
他本是奇計俘虜後投誠,卻沒有多大功勳,相比之下劉磐初來便隨奇計出城大戰、文聘有斬殺貝羽之功,都比他功勞大。
軍道陣勢,這是精兵的標誌,自此奇計手底下終於有了一支這樣的軍隊,戰場的安全性大增。
每一個將領,性格不同,練出來的兵也不同。
黃忠勇冠三軍,所以這支軍隊的特性就是進攻勇猛,悍不畏死。除了黃忠統領時可以激發讓這軍道陣勢凝聚,換了三個司馬的任何一人都不行。
但奇計可以。
作為這支軍隊的最高長官,奇計參與了全部的練兵過程。他專門試驗了一下,就算黃忠不在軍中,他也能完美的指揮這支軍隊。
這讓他更是高興。
欣喜之下,直接下令犒賞大軍。
宴飲之後,奇計立即下令,開始清剿長沙郡內的宗賊、盜匪。
荊南其實並不穩定,尤其長沙被蘇代肆虐了數月,戰敗後又有很多敗軍逃離,各據險地為賊。桓勝因為權力受限,再加上身體不好,只能保持各縣不亂,根本無暇去清剿。
奇計來這裡半年,調查清了長沙各地的盜匪、宗賊情況,直到練兵初步有了成效,這才著手準備剿匪。
也要順便檢驗一下,這軍道陣勢形成後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