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昭和蔡邕交流的時候,蒯良也在明王宮九層樓,坐在牧景對立面,細細的稟報著都察院的組建進度。
“按照大王的意思,都察院已經建立起來了!”
蒯良很珍惜這一次能重返天下舞臺的機會,所以做事情當然是盡心盡力的:“蔡公也答應了出任左都御史,我親自擔任右都御史!”
牧景最大的優勢,是以史為鑑,別人的歷史,都只不過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兩朝的一些制度而已。
但是牧景,他有上下五千年歷史做標準,封建的皇朝制度,不說封建前期的秦漢時期,唐宋元明,他都能倒背如流。
在牧景看來了,明宋的王朝制度,還是比較完整的,但是照搬是不可能,畢竟不僅僅是宋朝亡於異族,連明朝也是往於異族之下。
這就是教訓。
宋朝以文馭武,明朝也是以文官為重,武將卑微,同樣的道理,讓他們不是亡於內部起義,而是被外族侵略。
這樣的教訓,牧景豈能不銘記,所以他可以借鑑,不能夠照抄,不管明宋,他都要擷取最好的一部分。
他把宋朝的樞密院弄出來了,對於明朝的都察院,他也十分看好了,所以大部分都是的按照明朝的規章制度來了。
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為主,然後就是左右副都御史,還有左右儉都御史,另外下面還有司務廳等等七部司衙。
而在地方,每一個州,都會設立兩到三員的監察御史。
這就是一個龐大的自檢監察系統。
針對的主要是官吏。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老大,牧景倒是希望蒯良能勝任,但是明顯他的威望不足,而且作為降臣,他被攻擊的方面太多,不容易應對。
所以退一步。
他讓蒯良把蔡邕給清楚來,蔡邕作為牧景的岳父,雖然之前有些的立場不穩,但是並沒有標註出來啊,所以影響不大,再說了,在前朝他就是的大賢之臣,放眼天下,他的江湖地位都不是普通人能撼動的,所以他站出來承擔都察院,這樣一能掩護的蒯良,第二也能讓人信服。
“蔡老頭沒有的推脫?”牧景微微眯眼,他預想之中,蔡邕應該不會這麼順利就接下這個位置的。
這等於把他和胡昭之間的聯盟關係打出來一條縫隙了,這老頭子這麼的精明,不可能察覺不到。
“沒有!”
蒯良也有些意外,低沉的說道:“一開始我都想好的很多說詞了,但是一開口,他就答應了,非常順利,而且組建的都察院的時候,他還給了不少幫助,不然現在都察院都未必能建立起來了,另外下面的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儉都御史,還有各州監察御史,好像他都提供了一些人才,不然我沒辦法在這麼短時間之內,湊足這麼多人來了!”
“這老頭子,想啥呢?”牧景站起來了,來回踱步,尋思了一下下,有些疑惑,他可從來不敢小看的蔡邕,這老頭子如果不是忠心太重,原則性太強了,他的政鬥能力也是一流的。
“大王,我覺得,我們是不是多想了!”蒯良分析的說道:“我相信蔡老肯定知道,都察院的建立,是大王的心思,而蔡老終究是大王的泰山,不可能一直都站在胡相的那一邊,而不顧大王的感受,他始終要顧忌大王對他的印象!”
“不要小看任何人!”
牧景搖搖頭:“蔡老頭對孤,向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怨氣可重了,就算放開這些不顧慮,新政的事情,你以為他會為我站臺嗎,他不會了,天下為重,一旦新政讓地方出現動亂,他必然會全力阻止!”
如果有人為了權力,美色,利益而出賣他,而和他作對,他倒是能下死手。
但是如今他的敵人,和他是一個志向的,都是想要百姓安居樂業,只是所追求的方式,所走的路,不一樣而已。
這樣的鬥爭,是沒辦法避免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不一樣的路,那麼就看誰能堅持下去,能到達光明的彼岸。
所以他和胡昭之間的爭鬥,是屬於不見血的,他們都有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下,他們會奮力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