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平原,位於宛城東北方向,一片開闊的平原,加上週圍的山巒起伏,一邊是宛水覆蓋,一邊是一條條的丘陵縱橫……
地形不算是特別的複雜,但是也算是宛城之中,比較合適數十萬人能舒展開的一個戰場了。
明軍率先進軍了平原,佔據了地理優勢,但是魏軍緊跟在後,不算的從外圍壓迫,把明軍的戰線給拉緊了起來了。
魏軍主力,已經沿著宛水一線,壓了進來了,從西面和南面,把明軍主力給壓進去了足足十里。
明軍戰線收攏,等於活動範圍給壓制了不少,這樣比較吃虧了,幾十萬大軍的戰場,缺乏機動力,那是很危險的。
稍有不慎,就是全軍崩潰,整個戰線都垮掉了。
魏軍中營,從北面往南面移動,也從都西面王東面移動,建立在宛水邊上,距離泰安平原的主要進攻戰場,不足三十里的距離而已。
這對於騎兵而言,不過只是半日的功夫。
相對於中軍大營,是有一些危險了,畢竟明軍的主力之中,騎兵也又不少,真突襲起來了,也存在很大的威懾力。
當然,這樣能夠更加激勵的魏軍將士的戰意,各部兵馬已經開始瘋狂的往上壓制,以西面為點,沿著南北方向,呈現半弧形狀的包圍圈,把明軍給狠狠的壓在了包圍圈裡面去。
而在東面,夏侯惇和徐晃的主力是防禦狀態,選擇了一個險要的山坡,挖戰壕,構建深縱的防禦工事。
他們的戰略目的不是參與合圍,是好像一顆釘子,釘死在這裡。
只要明軍想要從東面突出泰安平原,他們就會好像一道牆壁,把明軍給狠狠的擋回去了。
而主攻戰鬥力,其他的三個方向,西面為主,南北為可選擇的進攻側翼。
魏軍的連日壓制,讓他們計程車氣也開始不斷的回升了不少,這對魏軍而言,也算是一個振奮的訊息。
畢竟之前魏軍將士計程車氣,一直被打壓了不少,不能扳回一城,那的確是比較吃虧的事情。
此時此刻,魏軍的中軍大營之中,大將如雲,一個個跪坐在左右兩列的位置,目光都盯著首位上的曹操的身影。
他們都在等待曹操最後的命令。
連續好些天的陰雨天氣,不說過去了,但是降落了不少,這兩天的見晴,讓不少人的心情都活絡了起來了。
一改昔日的陰霾之氣,鬥志昂然,蠢蠢欲動。
他們想要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