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輩子,總是在求,和不求之間徘徊者,有所求,也有所不求。
蔡邕,他的前半生,忠君兩個字,已經貫徹了所有的主題,為了這大漢,也為了靈帝,他奔波勞碌的半輩子。
當初被放逐江東,是他給靈帝扛下了鍋。
為了朝廷安穩。
也為了靈帝能儲存拿著帝王之威,他甘願承受這苦難。
而他的下半生。
彷彿是從黃巾之亂開始。
那時候的大漢,已經是一個暮氣的皇朝了。
為了挽救大漢皇朝,為了重現大漢盛世,他也用盡了力氣,甚至可以搭上自己的女兒,搭上自己那經營了一生的名譽。
當初之所以會把女兒嫁給了牧景。
嫁給了賊寇出身的牧氏。
那是為了拉攏了光熹朝第一權臣牧山。
只要牧山好好輔助少帝,他相信,大漢皇朝,還是有希望了。
可惜,有些事情,難如人願。
大漢,還是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走向了末代,讓這世道,也成為了一個亂世,諸侯亂戰,重演四百年前的世道。
他的希望,也隨著的劉協的一步步臭棋,變成了絕望。
劉協殺其兄劉辯滅嫡母何太后,這為其一之罪,本就是儒家禮儀所不能容忍的一樁罪而已。
可為了天下,也不是不能忍。
蔡邕忍住了,他雖然心在牧營,可心在漢,始終不願意出仕途,始終不願意輔助牧景,因為他對漢室,還是希望。
可後來呢?
西涼董卓把持朝政,劉協最後淪為傀儡,越發讓他變得失望。
關中之戰。
算是唯一的一步好棋,卻更加的體現了,劉協在這亂世之中的微不足道,哪怕幹掉了董卓,他也沒有重整天下的能力了。
不過只是從董卓的傀儡,變成了曹操的傀儡。
這樣下去。
漢室還有什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