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做成一件有難度的事情。
就需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做。
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自然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換的一個不合適的人來做這件事情,或許就是事倍功半了。
荊州事,荊州治。
荊州人,荊州管。
荊州的變法改制,如火如荼,鬧出的動靜也是巨大的,甚至已經影響到了目前的一個正常運營的秩序,亂民四起,商道被截斷,百姓流離失所。
已經無數人,在預言明侯府這一次變法改制的失敗了。
這將會動搖明侯府統領荊州的基礎。
即使這一次,被明侯府躲過去了,日後也會有很多人不服明侯府的統治,如今兵馬鎮壓,他們可以安分,一旦明侯府調兵離開,那將會是新一波的動亂開始。
而就在這關頭。
以司馬微為首,龐德公黃承彥等大儒,卻悄然的出山了。
讀書人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是很恐怖了。
龐德公孤身入襄陽城。
三寸不爛之舌。
亂民之中,為首的三四個人被手下斬殺,其餘人棄械投降了。
同時,這時候以司馬微為首,荊州十二儒聯名上書朝廷,上奏明侯府,支援荊州變法的事情,也悄然的傳出去了,一下子改變的大環境。
“連水鏡先生他們都認同的變法改制,我倒是認為,這是好事!”
“舊制之下,百姓艱苦,無以度日,如今改制,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荊州,已為明侯領地,何不順應天命!”
“明侯體恤吾等百姓,丈量土地,清點人口,皆為吾等能有土地安身立命而已,為何不支援啊!”
“……”
整個風向就是轉的這麼快。
這已經足以說明了這些大儒在讀書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們的一句話,足以比得上明侯府黏貼出來的一萬份告示的威力。
當然,也是有一些的反對的聲音的。
比如地方豪族,鄉紳大族,他們掌控土地,控制人口,豈會這麼甘心情願的就把自己的東西交出去,即使是司馬微他們在上面鎮壓,都要冒風而行。
南州,襄州,武州,都先後穩定下來。
但是夏州,卻始終在亂。
而且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