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就是改變現狀,改變如今的官吏制度,無疑就等同於推翻現在的一切,重新建立一套行政制度。
這要是放在盛世,便是變法。
自古變法者,不管成功與否,還真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因為不管新的制度適應還是不適應,是更好還是反效果,都無法避免一個問題,那就是新舊交替的制度之中,牽涉的利益,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之外,牽涉的利益越大,遇到的阻力就會越大。
利益面前,人心是無法衡量的。
當世之中,聰明人幾何,數之不盡,並非是沒有人意識到,如今的官吏制度的落後。
只是沒有人願意去改變。
所以大部分的變法,其實都是失敗的。
現在明侯府要趁著幾個機會,來一次大變法,把現在所有的官吏秩序給的崩了,然後重新建立起來一套,絕對是一個大地震。
本來牧景心裡面是有計劃,慢慢來,想要褪去腐朽,接受新的制度,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已經準備好了,在未來,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來建立一套,區別於現在管理制度。
他有未來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歷史借鑑。
他的智慧就不說的。
但是他的經驗,絕對是當世之中,無人能及的。
他相信自己能弄出一套讓百姓生活過得更好,讓民生水平提升,讓民智開放,要時代進步,讓科技進步……的管理制度。
現在,秦頌的突然提議。
讓他突然很想要直接去改變。
機會不是時時有。
現在就很合適。
患不均而不患寡。
治理荊州,關中長安,必然是要的重建秩序,而這是一個機會,大亂之後大治,這時候就的秩序,其實已經被打破了,重建的時候,就是最好變法時機。
如果只是改變兩地,他們會認同,明侯府在針對他們。
所以,牧景剛好把這個理由的拿出來了,把明侯府如今麾下所有的地域,都肅清一遍。
………………
從這一天開始,昭明閣進入戒嚴狀態。
牧景甚至讓人飛鴿傳書,直接讓黃忠也從荊州脫身回來,黃忠走陸地,一人三親衛,跑死六匹馬,兩日之內,趕回了江州城之中。
昭明閣包括牧景在內,一共七大閣臣,親自商討這一件事情,這將會是改變整個明侯府制度的事情,而且為保密,這個提議沒有商量好之前,誰也不允許離開昭明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