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表來說,可能最難的就是一個決心而已。
一方諸侯,執政一方。
每一個諸侯執政的方式,都有他的本色和特點。
劉表在歷史上被譽為一條守家之犬,這是貶義,也是讚譽,守家就是他的能力所在,開疆闢土未必有能力,但是保家守疆,他是有這樣的能力
他本來善於治內,交好士族,體恤民情,不管是經濟,還是百姓的治理,他都做的不錯,所以民心所向,在歷史上,即使劉備這等梟雄,也得等到劉表病故之後,才敢奪取荊州。
這一點上,足以看得出,劉表對荊州的掌控力度。
荊州這個地方,本身就是好地方,魚米之鄉,人口,經濟,農業,都是上上等的,國力昌盛;
可若是有一個缺點,那應該是重文輕武,這和當政人有關係,劉表本身讀書人,善於用讀書人,文人多出,武將倒是不見什麼風采。
這長期以往,就形成了一個羸弱的形象。
要說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其實還是應該從牧軍奪取襄陽之後,徹底的把荊州的弱點爆發出來了。
劉表的心中很清楚,如果荊州再不去改變,那就得亡。
所以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他休養生息的同時,只是做一件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了軍事裡面去,練兵,練兵,還是練兵。
從四方徵召來的青壯,混合那些歷經百戰的老兵一起訓練,務求練出一支荊州新軍來了。
總體來說,成效還是不錯的。
現在荊州,最少有二十萬可用之兵。
只要再給他幾年的時間,他有信心這支兵馬,能成為更加厲害的精銳,成為荊州最大的希望,可惜,益州和江東不會給他找個時間了。
既然已經殺到眼前了,劉表也只能迎戰。
死戰的決心,他必須要下。
劉表清楚,只要自己的決心沒有堅定下來,沒有人眾人看到,那麼這一戰,是沒有任何希望的,荊州,想要生存,只能背水一戰。
……
大堂上,劉表聲音低沉:“現在,我們荊州,已經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我希望,吾等能同心協力,共渡難關,荊州,是我們的荊州,寧可死,絕不降!”
寧可死,絕不降。
這就是他劉表的決心,他在告訴所有人,這一戰,他會不惜代價的。
“寧可死!”
“絕不降!”
一個個荊州文武大臣緩緩的從位置上站起來了,他們看著劉表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們的臉上的神色也漸漸的變得決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