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大戰,關乎益州的一統。
牧景是必須親征了。
不僅僅關乎士氣。
更是一個能讓他來收復益州民心的大好機會。
但是在他親自南下征討益州郡之前,他還得穩住益州的大局,不能掉了西瓜去撿芝麻。
如今的益州郡永昌郡,相對巴蜀漢中幾個郡而言,就是小小的一顆芝麻和習慣的對比,益州的根基,還是在巴蜀和漢中之地,哪裡亂,這裡都不能亂。
益州雖然易守難攻,可也是四面環敵,牧景親自坐鎮,倒是不怕有人敢來進攻,但是一旦牧景南下,難保有些人不會蠢蠢欲動,未雨綢繆很重要。
首先是荊州,荊州的問題如今基本上解決了,襄陽郡的建立,割掉了荊州的一塊肉,要打,也應該打起來了,而且劉表強行忍住了這口氣,代表接下來一兩年之內,劉表不敢與牧軍開戰。
然後就是南陽。
南陽毗鄰漢中,也和襄陽郡交界,最關鍵的是,牧景在漢中的時候,花費了大功夫,建立了兩條馳道,打通了東山和漢水的界限,連通兩郡。
一旦皇甫嵩出兵,可以直入關中。
這是民生的好處,也就變成了軍事上的薄弱點。
不過關鍵是人,南陽是危險,但是皇甫嵩的問題也好解決。
皇甫嵩這個人雖善戰,但是卻不善政,南陽內部的問題,足夠他頭疼了,在派人去朝廷挑撥一下,把關中集團和西涼集團挑起來的,他皇甫嵩在南陽,也是不得安寧。
他如果想要進入益州,除非得到長安朝廷的全力支援,才有可能。
但是現在,董卓歸京,天子蠢蠢欲動,長安形勢一觸即發,牧景可不認為他能在這時候取得長安朝廷的全力支援,所以他南下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最後就是西北方向的邊疆疆。
董卓和天子正在較量,本不該擔心的。
但是西涼的人,都是瘋子。
所以牧景還是決議親自挑起一戰區域性戰役,打一場,震懾一下,把西涼多餘的心思都鎮住了,那董卓就基本是沒有揮兵南下的心情了。
董卓最重要的還是執掌中央大權。
以前他認為能掌控得住年幼的天子,但是最近天子動作連連,牧景不相信他不會警惕起來,這時候揮兵南下,對董卓來說,更加害怕的是後院起火。
西涼軍這兩年也是苦戰連天,正在休養生息這也是董卓不會動兵的理由。
但是他不會動兵,不代表他不會借兵。
這就有了廣漢之戰。
這一戰,才是牧景一直沒有能動身南下的關鍵,他必須等到廣漢戰役出了結果之後,才會親自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