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辦縣學?”幾天之後,蔡邕就被請來了明侯府,由胡昭親自和他商談此事,他倒是頗為有些意外,但是卻極力贊成:“此乃好事也,必可福澤百姓!”
“此事並不好做,我們明侯府如今正在策劃明歲的南征事宜,實在抽不開身,但是主公認為,人才的培育,刻不容緩,所以此事,我們準備是讓右長史府親自來負責!”胡昭微笑的說道。
“什麼,讓老夫來負責?”
蔡邕聞言,笑臉一滯,眉頭微微一皺,眸子光芒閃爍,斜睨了打量了一下胡昭。
“你們在耍什麼心眼呢?”
蔡邕小心翼翼的問。
“蔡公此言差異,我們怎麼可能敢在你面前耍心眼,只是這建辦縣學並非簡簡單單便可成事,這裡面不僅僅需要很大的財力,也需要很多能當得儒師之才,而我們明侯府上下,實在找不出一個人,沒能擔當此重任,如今也唯有蔡公,才能有如此號召之力,能讓益州學者遵從!”
胡昭說道:“如今我們明侯府財政困難,但是主公還是願意斥重金而建縣學,本意是希望,多為益州培育人才,讓更多的寒門士子能讀書認字,這是大義!”
“而論私心,主公也從來不避諱,他希望益州的人才更多,那麼益州就更加興盛!”
他頓了頓,再說:“以往辦學,皆乃世家豪族之權力,寒門士子求學無門,若有寒門子弟辦學,必遭阻礙,書籍鮮少,儒師難尋,皆為困難,但是如今我們有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書籍之患,已無憂,只待蔡公振臂一呼,召來各方儒師,便可在益州每一座縣城,都建立一座縣學府!”
他努力的說服蔡邕出面,並不是簡單的算計蔡邕,而是這件事情,放眼整個明侯府上上下下所有人,也唯有蔡邕,蔡伯喈才能做得到。
“老夫居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蔡邕聞言,忍不住有些自嘲而笑。
“蔡公學貫古今,知識淵博,乃是士林的大儒,朝廷之上的大賢,在天下讀書人之中,名聲顯赫,天下敬之者十之八九也,只要你願意開口,莫管是何人,誰不遵從也!”胡昭趕緊說道。
“此事雖有意,可也有憋,老夫得仔細斟酌一下,再來答覆汝!”
蔡邕想了想,沉聲的道。
以他的聰明才智,他自然看得出來,牧景這是有心要束縛自己的手腳,把自己壓這攤子的事情之上,他哪裡來的時間去和長安謀算。。
但是此事對於益州,乃是影響深遠的良策之政。
若自己因爭權奪利而耽擱了這事情,他有些過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個關子。
所以他才顯得如此的猶豫。
“蔡公,這是南書房這些天初步做了一個計劃,目前留給我們的時間不短,我們打算年後先在江州,南鄭,成都,武陽,雒縣,下辯,先建六座縣學,儘快在開春之後招生入學,時間很緊迫!”
胡昭把一份卷宗遞給了蔡邕。
蔡邕開啟,仔細的看了看,這描繪的一種未來,讓他越發的嚮往,讀書本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若能開辦縣學,益州將會增加多少讀書人。
想想都有些的興奮。
然而他還是冷靜下來了,拿著卷宗,沉聲的道:“此卷宗老夫拿回去,仔細的研究一下,此事老夫記在心中了,不管老夫會不會從中牽頭舉辦,明侯府能有此心,老夫定當竭力相助!”
蔡邕離開之後,胡昭從偏殿的長史房走過長廊,過小門,然後走到了正殿之中,對著案桌上跪坐的牧景行禮:“主公,卷宗已經給他了,看得出來他很心動!”
“心動就行!”
牧景嘴角微微揚起來,顯露他的心情比較愉悅,忍不住自己打趣了自己一番:“這女婿去算計老丈人,也不知道會不會天打雷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