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牧景收拾的很整齊,一襲素白色的儒袍,腰上佩玉,長劍繫上,頭髮整整齊齊的盤髻起來了,以髮髻橫過而髻起來,雖然因為年幼,面容看起來有些幼稚之氣,可那他身上那一股見過沙場鐵血,又帶著書卷子的氣質很是出眾。
在他身邊跟著長隨親信霍餘,武功高強的護衛張火,還有一個就是好如同他一樣讀書人的打扮蔣路。
四人駕馭馬車,行開陽門而出。
“這就是太學?”
牧景走下馬車,看著這龐大的建築,卻有些荒涼的氣氛:“怎麼看起來並不是很熱鬧!”
謀定而後動的他,是對太學有了一定的瞭解才來的。
太學,這個詞語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但是建立學府,乃是漢武帝元朔五年的事情。
這是漢朝建立的唯一一座官立學府,在大學歷史上,它算是鼻祖,被譽為第一座官立大學。
西漢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太學就成為了儒學聖地,規模龐大,足以振奮天下世子,人人已進入太學為榮。
就連昔日漢光武帝劉秀也曾經是一名太學生。
東漢建立之後,光武帝在開陽城門外,開始修建了東漢的太學,漢明帝劉莊還在太學行禮講經,漢順帝年間開始對太學進行重修,召集工徒一萬一千有餘,耗時一年,才修建瞭如今眼看所看到的太學。
太學之中,佔地廣闊,建成兩百四十餘房,一千八百多室,可容納數萬人就學,傳言太學最鼎盛的時候,太學生足足有三萬多人。
在這個落後的時代,天下識字的比例低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三萬讀書人,那可是一個驚駭的數字。
同時也說明的太學的鼎盛。
可惜,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鼎盛的太學,終究是會落幕的。
如今太學,太學生不過數百人而已,早已經是一個荒廢的儒家聖地。
“昔日太學,乃是儒門聖地,自然熱鬧,天下多少學子以進入太學為目標,多少學子又千辛萬苦的趕赴京城就是為了敬仰一下太學的風采,可惜如今……”
蔣路的目光同樣看著這一座太學府,這上面的建築很雄偉,連綿一片,起起伏伏,壯觀秀麗,可是能看到進進出出的太學生,卻寥寥無幾,他的心中卻有些悲涼起來了。
太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墜落的,蔣路心中很清楚,畢竟他昔日也能以進入太學為目標,對太學很是關注。
這段歷史應該是從太學生參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