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才良自知事關重大,一路上便快馬加鞭。
其實黃才良不大會騎馬,在家的時候,騎著騾子驢子還得有人牽著,跟了老頭兒後,他們基本上都用步行,騎馬是他進入臨海城倪珠兒慢慢教給他的。
而楊洪發給黃才良的馬都是成年駿馬,黃才良才十多歲,身子還沒有完全長大,騎在這樣的馬上,不是腳夠不著就是手夠不著。
儘管這樣,黃才良還是強忍著不適勉強將馬兒騎到了鎮子。
一下馬,黃才良便舉著楊洪的信喊道:“郭大人在哪兒?我要見郭大人!”
鎮子裡的守軍一大半都認識黃才良,也認識倪珠兒,剩下的那一少部分,雖然對黃才良不熟悉,但也知道他帶著楊洪來鎮子增援的事蹟。
所以聽見黃才良的喊聲後,馬上有人圍過來,並將黃才良帶至郭大人的住處。
郭大人名喚郭強,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北方漢子。
看完楊洪的信後,他目光如炬地看向黃才良,“小兄弟,楊兄所說的事兒你究竟有幾分把握?要知道我此時帶兵離開就是擅離職守,宋大人知道了,就算不砍我腦袋我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黃才良無奈極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算準了兩次戰事,他們口口聲聲說相信自己,實際上的表現卻是誰都不相信,他一遍又一遍的解釋,一遍又一遍的擔保,可到了最後,還是有人問同樣的問題。
“郭大人,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西南方向一定有事發生,至於發生什麼事,我沒算出來,我也算不出來。這樣說吧,咱們過去了,可能只是一點兒小事,到時候宋大人想要怪罪,咱們還是得擔責任。可如果不過去,說不定西南方向的事兒會影響整個戰局。去是不去,還得您來定奪。”
郭強還是有些猶豫不決,將楊洪的信拿在手裡來回翻看。
最後,他下定決心,將信揉成一團,隨手扔在油燈裡,“既然楊兄來了信,又專程安排你過來,想必他是相信你的。好,小兄弟,我就信你一回,不過你最好上點兒心,我們哥兒倆可是把仕途都押上了才陪你走這一趟的!”
黃才良此時根本想不了那麼多,他一心盤算著時間,按照他的推算,西南方向應該發生的事情已經在一炷香時間之前發生了,他們現在必須馬上出發,要不然,可能就遲了。
郭強喊來幾個人,吩咐幾個百戶長帶著五百人馬留守鎮子,其餘人則跟著他增援西南方向。
人馬集結完畢,郭強便跨上馬,大喝一聲“出發”,幾百人便駕著馬兒跑起來。
西南方向畢竟只是個大方向,一路上郭強都在問具體是什麼地方。黃才良自然不知道,反問郭強西南方向有都有什麼地方,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郭強說,按照倭賊活動的軌跡,程大人的防線幾乎覆蓋了他們所有能登岸的範圍,再往南邊,便是兩廣的地界,兩廣地區另有水軍守衛,而且對倭賊來說,選擇兩廣地界,一來是路途遙遠,二來是會遇到沿途水軍的襲擾,徒增被發現的風險不說,等到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兩廣地界,他們也沒那個力氣和水軍一戰了。
說來說去,郭強的意思就是說倭賊想要從西南方向登岸,就一定會遭遇程大人的水軍,就算他們繞過程大人的水軍,也避免不了被沿途的守軍發現。也就是說,他還是不相信倭賊會突破防線成功登岸。
至於什麼特殊的地方,郭強回答說臨海鎮處於大元國的東南角,算是對抗倭賊的最前線,周圍雖然也有幾個城鎮駐有守軍,但都不如臨海城多,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黃才良心想難道倭賊的目標就是這些守軍不多的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