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朝乾嘉帝果然說起了西域在邊疆起事的事情,不同於梁朝與戎狄的邊境防衛,需要從京城調兵過去,梁朝在與西域的接壤處,鎮守了十萬軍隊。
那裡的將士都是身經百戰的,鎮遠將軍又常年帶兵打仗,因此乾嘉帝倒不擔心邊疆會因為此事而混亂。
乾嘉帝只是略微提了一句:“縱使士兵們再有經驗,也是有勇無謀,需要有識之士去邊境出謀劃策,這個人選朕心中已定,兵部侍郎陽慎之。”
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眸中帶著點點笑意,詢問:“陽愛卿,你可有異議?”
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本來陽慎之還想著下朝之後去養心殿找皇上自薦,沒想到皇上早已擬定好人選。
他從隊伍中走出跪在大殿中央領旨:“臣陽慎之謹遵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嘉帝點頭,身體略微向後靠,臉色疲憊的揉了揉太陽穴,站在一旁的首領太監站出來揚聲道:“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沒人站出來,便一致下跪:“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最後起身的時候陽慎之看到了李尚書對他使了個眼神,他走上前,和李尚書並肩離開大殿。
就聽見李尚書說:“昨天皇上收到了鎮遠將軍的摺子,連夜找了我商量,我便向皇上推薦了你,如果這次能順利將西域收服,想必未來你就是整個朝中最年輕的兵部尚書了,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陽慎之心裡微微觸動,梁朝大部分官員其實都是蒙受先祖蔭庇才能為官,所以對他這類參與科考上來的,大多數都冷眼相待,所以在朝裡他並無多少能說的上話的同僚。
唯有李尚書,一直在一旁默默的給予自己一些幫助,在李尚書身上,他久違的感受到了父親的溫暖。
陽慎之退後兩步,朝李尚書拱手答謝:“多謝李大人,若是以後有慎之幫得上忙的地方,必定全力以赴。”
李尚書擺擺手,似乎真的是年齡到了,他在政事上越發感到力不從心,現在有一個能力出眾的年輕人能接替他的位置,他也願意扶人一把。
“我幫你不是因為私心,咱們身為大梁的臣子,為大梁鞠躬盡瘁,是本分,為大梁發展更多的人才,更是義務,我會幫你,也是因為你本身就是個能力卓絕的,不必太過感謝。”
這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陽慎之,他將身子的幅度又降低了些,說:“感謝是必須的,這些年來,李大人本可以明哲保身,但為了慎之還是站了出來,三年來更是不吝賜教,慎之感激不盡。”
李尚書扶他起來,陽慎之笑著說:“慎之從小就沒了父親,李大人的所作所為倒讓慎之感受到了父親的溫暖,若是李大人不嫌棄,慎之願視李大人為乾爹。”
李尚書暢懷大笑:“自是不嫌棄,若不是你已經婚配了,我還想把我小女兒嫁給你呢。”
“慎之拜見乾爹。”
“好兒子。”李尚書拍拍他的肩膀,“快回去吧,還有三五日的時間,好好準備,邊疆不比京城,記得儲存自身。”他看著陽慎之文文弱弱的模樣,萬一在半路遇到了山匪,可就不好了。
“謹遵父親教誨。”陽慎之倒是嘴甜,一口一個父親、爹,將李尚書哄得眉開眼笑。
陽慎之與李尚書在宮門口分開,然後被一個下人模樣打扮的人叫住:“我們王爺請您說會兒話。”
陽慎之盯著那人看了一會兒,才從記憶中找出這人曾在肅王跟前趕馬。
他跟著走過去,發現肅王站在城根的拐角處,背手站著,不知道在想什麼。
走到離陸祈寧兩步遠的時候,陽慎之停了下來,躬身行禮:“見過肅王殿下。”